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台中南屯水碓劉天章乾隆28年「泮藻流芳」木匾
登錄號:2005.006.0442的圖片(20050060442_I001.jpg),第1張,共16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5.006.0442的圖片(20050060442_I001.jpg),第1張,共16張
登錄號:2005.006.0442的圖片(20050060442_P001.tif),第2張,共16張
登錄號:2005.006.0442的圖片(20050060442_P002.tif),第3張,共16張
登錄號:2005.006.0442的圖片(20050060442_P003.tif),第4張,共16張
登錄號:2005.006.0442的圖片(20050060442_P004.tif),第5張,共16張
登錄號:2005.006.0442的圖片(20050060442_P005.tif),第6張,共16張
登錄號:2005.006.0442的圖片(20050060442_P006.tif),第7張,共16張
登錄號:2005.006.0442的圖片(20050060442_P007.tif),第8張,共16張
登錄號:2005.006.0442的圖片(20050060442_P008.tif),第9張,共16張
登錄號:2005.006.0442的圖片(20050060442_P009.tif),第10張,共16張
登錄號:2005.006.0442的圖片(20050060442_P010.tif),第11張,共16張
登錄號:2005.006.0442的圖片(20050060442_P011.tif),第12張,共16張
登錄號:2005.006.0442的圖片(20050060442_P012.tif),第13張,共16張
登錄號:2005.006.0442的圖片(20050060442_P013.tif),第14張,共16張
登錄號:2005.006.0442的圖片(20050060442_P014.tif),第15張,共16張
登錄號:2005.006.0442的圖片(20050060442_I002.jpg),第16張,共16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5.006.0442

尺寸:167.8 x 7.5 x 62.4cm
歷史分期: 1736-1796(清代-乾隆)
推測年份(西元):1763~1763
年代描述:乾隆癸未年秋月穀旦
類別一:器物類,建築與居處空間,其他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臺灣
關鍵詞:南屯水碓繩繼堂、歲貢生、科舉
文物描述:1.本藏品為木製匾額一方,上款「欽命福建分尋臺澎兵俻道兼提督學政覺羅四爲」,中間為四大字匾詞「泮藻流芳」,下款為「歲進彰化學劉天章立 乾隆癸未年秋月 穀旦」,依其紀年可知此匾是乾隆28年(1763)所立。上款「欽命福建分尋臺澎兵俻道兼提督學政覺羅四爲」,係指清代官員學羅四明(1716-1777),乾隆26年(1761)任福建分巡臺灣道。
2.下款立匾者劉天章,今臺中市南屯區水碓人,是清代彰化縣庠生(秀才),此匾即為其登科的慶賀匾額。劉天章因早逝,其妻簡氏為其守節,後其二子又早夭,兩個媳婦亦為夫守節,稱為劉門三節,載入清代《彰化縣志》 。劉家祖籍福建南靖書洋鎮下版寮村上節聚落,自開臺祖劉源沂於康熙年間遷居臺中之後,一直定居當地發展成為大家族。劉天章為劉源沂之孫,該家族祖厝南屯水碓繩繼堂現已成為臺中市市定古蹟。
3.「泮藻流芳」之典故來自於《詩經,魯頌,泮水》中「思樂泮水,薄採其藻。」用以代表古代的貢生或有才學之士。
4.自明代以來,科舉成功的讀書人多會在家宅宗祠等處建立旗杆、懸掛匾額,用以彰顯功名的榮耀。至清代地方政府更編有旗匾銀,作為登科的士人之獎金,多用在建立旗杆或雕刻匾額,因此臺灣各處亦留有科舉旗杆與匾額之古物。科舉匾額之匾詞一般會刻有進士、秀才等名稱,亦有用其他讚美的詞句,科舉匾額的上款一般是為匾者,通常為主持該次科舉考試的主考官,會書名官銜,因清代科舉文化中,士人會將該科考試的主考認為恩師。下款為立匾人,則是該匾額的表彰對象。
參考資料:1.周璽,1962(臺灣文獻叢刊)。彰化縣志。臺北:臺灣銀行。
2.景雅琦建築師事務所,2020,市定古蹟南屯水碓繩繼堂修復及再利用計畫。臺中市:臺中市文化局。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22/09/19
已瀏覽清單
藏品((1)虎─蹲坐 (彩色);(2)虎一蹲坐一休睡)的圖片
藏品(矽化安山岩)的圖片
藏品(敦煌石窟的飛天畫像)的圖片
藏品(昭和4年9月30日匯票)的圖片
藏品(反捲葉石松)的圖片
藏品(灰黑色夾砂陶片)的圖片
藏品(龍瑛宗參加婚禮敬酒側拍)的圖片
藏品(屋頂水位控制配線電視天線平面圖、一層插座電話配管平面圖、地下層插座配線平面圖)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