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清代泉州製作的原鄉傀儡戲偶頭之胡文
登錄號:2005.009.0074的圖片(20050090074_I001.jpg),第1張,共3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5.009.0074的圖片(20050090074_I001.jpg),第1張,共3張
登錄號:2005.009.0074的圖片(20050090074_I002.jpg),第2張,共3張
登錄號:2005.009.0074的圖片(20050090074_I003.jpg),第3張,共3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5.009.0074

尺寸:14 x 13.9 x 22.6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推測年份(西元):1683~1895
類別一:器物類,娛樂,偶戲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偶戲、戲曲、道具、戲服
文物描述:1. 本物件為清代泉州製作的原鄉傀儡戲偶頭-胡文,偶頭為木製,其外部色彩幾乎不存。
2. 民間俗稱傀儡戲為「嘉禮戲」,意指傀儡戲用於酬神時,乃是最「嘉」(佳)之「禮」。傀儡戲是由演師抽動傀儡的絲線表演,操縱線越多,傀儡能展現的動作也越加細膩精巧。
3. 臺灣各式傳統戲曲中,以臺灣傀儡戲的儀式性最明顯,也最強烈。它是由道士與演師於儀式中共同完成儀式與劇場表演活動,甚至必要的時候傀儡戲演師可以獨力完成儀式與戲劇的演出。
參考資料:1. 江韶瑩等編,2009。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頁525-528。南投市:臺灣文獻館。(初版二刷2012年)
2. 石光生,2013。臺灣傳統戲曲戲場文化 儀式、演變、創新。臺北:五南。
編目者:委託編目-臺灣古文書學會02
編目日期:2020/01/15
已瀏覽清單
藏品(班昭)的圖片
藏品(矛鏃)的圖片
藏品(瘤蜷)的圖片
藏品(浮雕人面與鹿與山羌木製單人枕)的圖片
藏品(「謙」字墨蹟)的圖片
藏品(位置圖,現況圖,地籍圖,面積計算)的圖片
藏品(布袋戲偶頭)的圖片
藏品(國旗69字樣胸章)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