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5.009.0143
尺寸:53.7 x 33.2 x 21.2cm
歷史分期:無法判斷(不明)
推測年份(西元):1683~2005
類別一:器物類,娛樂,偶戲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戲曲、人偶、尫仔、道具
文物描述:1.本件土黏香戲偶人像指偶及布製偶身與戲偶架,是帶有布製偶身的戲偶,以及放置布偶的有底座木製支架。戲偶頭部造型為成年男性,可能是日本人形象,臉部呈乳白色,頭髮、細眉毛、細眼睛畫黑,兩耳各鑽一孔,鼻子與嘴部及部份臉頰有紅褐色污損情形。布偶身為白底顏色的方巾,上有藍色的花草圖案。放置布偶的有底木製支架,為圓形底座、一根直立的圓形支架,上方鑽孔,穿以包覆藍色表皮的粗鐵絲,呈現中間向上捲麻花狀、兩側各有一條彎曲可調整的手臂供方便放置布偶使用。
2.戲偶俗稱「尫仔」,由偶頭、偶身、手、腳、服飾、裝飾等組成,偶頭多以木刻、紙糊等材質製做出形貌,外觀再上漆或彩繪。臺灣早期戲班使用的偶頭大多從泉州進口,稱為唐山頭,其中以「花園頭」、「塗門頭」最有名。「土黏香」戲偶偶頭是以線香香料混合木屑製作而成的戲偶偶頭。
參考資料:戲偶,臺灣民俗文物辭典,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9/03/01。
編目者:委託編目-臺灣古文書學會02
編目日期:20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