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5.009.0155
尺寸:26.6 x 20.2cm
歷史分期:1945-(二戰後)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照片與相簿,人文風俗,聚落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臺灣
關鍵詞:彰化縣、傳統戲曲、子弟戲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一張黑白照片,為一劇團表演時場景。臺上大概有16人左右,後方布景上繡上「下埤頭聚樂軒」及「天官○」,舞台最前方則有「聚樂」兩字。照片中演員全為粉墨登場。照片旁邊的襯紙髒污嚴重。
2.北管音樂隨著早期墾殖的閩南人傳入臺灣,而該音樂文化現象主要流傳於漳州籍移民的社群,以此推論,它當為來自福建省漳州地區的傳統音樂戲曲。
3.子弟戲是指由業餘子弟所演出的戲曲。在臺灣的社會生活語言中,子弟一詞通常指以音樂為娛樂的民眾,在農業時代有閒從事音樂活動者,這些人多屬小康之家,他們參加音樂性團體除了自娛,排場或上棚演戲皆並能作為社區大眾的文娛節目,故其音樂活動的舉止也多被視為美談。由於業餘子弟館演戲乃以北管戲館閣為多,故狹義的子弟戲多指北管戲。
參考資料:1.呂錘寬,2011。北管音樂,頁:21、232。臺中市:晨星出版。
2.范揚坤主編,2004。傳統音樂戲曲圖像與文書資料專輯。頁:15。彰化市:彰化縣文化局。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E
編目日期: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