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黑地皮胎漆盒
登錄號:2005.012.0147的圖片(20050120147_I001.jpg)(CC BY),第1張,共3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5.012.0147的圖片(20050120147_I001.jpg)(CC BY),第1張,共3張
登錄號:2005.012.0147的圖片(20050120147_I002.jpg)(CC BY),第2張,共3張
登錄號:2005.012.0147的圖片(20050120147_I003.jpg)(CC BY),第3張,共3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5.012.0147

尺寸:18.2 x 12.6 x 7.5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年代描述:皮箱、皮盒等大多產自福建、貴州、廣州等地,臺灣早期漆器多由明清時期福建移民帶來,以此作為推估年代依據。
類別一: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其他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漆器、黑漆、皮胎
文物描述:1.本件黑地皮胎漆盒,分為盒蓋及盒身2部分,皮革為胎體,通體髹黑漆,整體呈橢圓長方形,盒蓋為半橢圓彎月形,關上盒蓋時,能半覆蓋盒身,盒身靠近邊緣兩側有布質棕色繫帶,繫帶穿過盒蓋頂部中央的綠彩珠,可固定盒蓋與盒身,避免分離,皮胎輕巧耐用,加上繫帶設計,方便外出攜帶使用。2.漆藝是東亞特有的工藝,以漆樹的汁液為原料,加工後塗於胎體上,具有防腐、耐熱、抗酸、增加光澤及美觀等特性,因作工繁複細膩、絢彩亮麗,予人千文萬華之感;在瓷器未普及之前,曾被視為上層社會尊貴身分的象徵,後來逐漸成為民間普遍使用的生活器物。
參考資料:1.朱玲瑤,2016。日治時期漆器工藝的發展與演變,藝術論壇,10:1-38。
2.黃麗淑、翁群儀,2016。傳藝巧工叢書:漆工藝卷,頁:42-77。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A
編目日期:2020/11/27
已瀏覽清單
藏品(大林蒲林德利商行前-1)的圖片
藏品(鳳山大擊戰之圖裱框畫作)的圖片
藏品(文藝例話 例話全集Ⅵ)的圖片
藏品(《國際電影》雜誌第177期)的圖片
藏品(台灣當代畫家展)的圖片
藏品(竹蟶)的圖片
藏品(石斧)的圖片
藏品(臺灣日報 15182號)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