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5.012.0181
尺寸:36.5 x 22.8 x 16.3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1895-1945(日本時代),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年代描述:廣東陽江漆皮箱,始於明末清初,而臺灣早期漆器多由明清時期福建移民帶來,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為最後一次大批中國移民以此作為推估年代依據。
類別一: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其他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漆器、皮胎漆器、漆皮盒、
文物描述:1.本件朱漆皮箱,皮胎,長方形箱體,掀蓋設計,盒蓋與盒身背後有黑色鐵質合頁相接,正面中間有圓形黑色鐵鎖片,關闔時可以扣上並加上鎖頭。皮箱表面髹生漆,正面雕刻花果藤蔓,以黑漆填色做為裝飾。打開皮箱後可見箱蓋的內側縫有兩個夾層,中間貼有一毀損的紅字標籤,皮箱內層也因年代久遠呈現氧化泛黃痕跡。皮箱兩側有金屬環型把手,方便提取箱子。
2.漆皮箱多用水牛皮或者羊皮製成,尤其以廣東陽江的漆皮箱最為著名。漆皮箱有防潮耐用,儲物功能佳,舊時民間有用漆皮箱作為嫁妝或是婚嫁禮品的習慣。
參考資料:1.朱玲瑤,2016。日治時期漆器工藝的發展與演變,藝術論壇,10:1-38。
2.黃麗淑、翁群儀,2016。傳藝巧工叢書:漆工藝卷,頁:42-77。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A
編目日期: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