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手工草繩機羊頭
登錄號:2006.003.0078的圖片(20060030078_I001.jpg),第1張,共7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6.003.0078的圖片(20060030078_I001.jpg),第1張,共7張
登錄號:2006.003.0078的圖片(20060030078_I002.jpg),第2張,共7張
登錄號:2006.003.0078的圖片(20060030078_I003.jpg),第3張,共7張
登錄號:2006.003.0078的圖片(20060030078_I004.jpg),第4張,共7張
登錄號:2006.003.0078的圖片(20060030078_I005.jpg),第5張,共7張
登錄號:2006.003.0078的圖片(20060030078_I006.jpg),第6張,共7張
登錄號:2006.003.0078的圖片(20060030078_I007.jpg),第7張,共7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6.003.0078

尺寸:23.2 x 9.5 x 7.4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1945-(二戰後)
類別一:器物類,產業,染色紡織編織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打草索機、打索機、三股編織器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打草繩輔助器具,又名「三股編織器」。外型為1根木槌,木槌槌頭外緣挖有3個溝槽,可用來固定3條細草繩,編成1條較粗草繩。
2.草繩製作要3個人,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1人坐在椅子上操作絞盤,1人傳送稻草,1人將稻草接在迴轉器上,邊拉繩索邊補接稻草。第二階段當完成細繩,要將2條或3條細繩絞成大繩索時,1人坐在椅子上操作絞盤,1人持絞繩杆,1人拿卡俏或是有3溝槽的木槌型工具(三股編織器),拼成1條粗繩,3人合作約花半小時就能製作完成1條10公尺的繩索。
參考資料:1.草索機,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https://archives.hakka.gov.tw/category_detail.php?id=HF0908000033(瀏覽日期:2019/04/11)。
2.打草索機,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https://archives.hakka.gov.tw/category_detail.php?id=HF1011000137(瀏覽日期:2019/04/02)。
3.重現月桃繩,蘭陽博物館電子報蘭陽博物第97期,http://enews.lym.gov.tw/content.asp?pid=75&k=526(瀏覽日期:2019/04/02)。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F
編目日期:2019/07/24
已瀏覽清單
藏品(蔡英文許又銘競選宣傳旗幟)的圖片
藏品(《電視周刊TV WEEKLY》第1152期)的圖片
藏品(鄧南光135底片(169))的圖片
藏品(福祿壽喜漢式太師椅(祿))的圖片
藏品(中華民國四十二年范朝燈新竹縣稅捐稽徵處房捐繳納收據)的圖片
藏品(台南烏山頭)的圖片
藏品(三娘教子)的圖片
藏品(布袋戲偶(丑))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