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王氏攝影社攝「反共義士楊少亨在空供部大禮堂中美聯晚會表演切磚、頭頂瓷罎」照片
登錄號:2006.006.1038的圖片(20060061038_I001.jpg),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6.006.1038

尺寸:30.4 x 21.3cm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準確日期:1963/07/31~1963/07/31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照片與相簿,人物
關鍵詞:韓戰、技術團
文物描述:  此物件為照片檔案,相片右上角列有日期(1963年7月31日)及編號,左側印有文字說明,下方註記相片來源。
  此物件提及的楊少亨為一表演從業人員,原先為中國政府於1960年代派往非洲蘇丹表演的「技術團」成員,在脫離「技術團」後,被中華民國當時駐希臘的大使館輾轉接遣來臺,楊少亨因反共義士身份獲得媒體知名度,後在臺灣各地進行雜技演出。
  本物件提到的「反共義士」一詞最早運用於韓戰期間投奔臺灣的解放軍士兵,後多用以指稱從中國來到臺灣「投誠」的人士。在國際上冷戰背景下,國民黨政府透過上述概念,宣傳反共立場。這些海外人士在來臺之後,多半備受禮遇,並被加以宣傳,但也有部分人士因為身分特殊,即使在解嚴之後仍無法返回中國大陸,客死他鄉(王珮蓉,2014,186-188)。
參考資料:中央社,1963/05/26。匪雜技團員楊少亨投奔自由將抵臺灣,就總政在安排等待,正氣中華,第1版。

沈幸儀,2013。一萬四千個證人:韓戰時期「反共義士」之研究,臺北市:國史館,頁:16-37。

王珮蓉,2014。製作英雄:反共義士在臺灣的形象塑造。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臺灣銀行發行八七災區復興建設有獎儲蓄券)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黑色素面長外衣)的圖片
藏品(地下停車場收費及停車控制系統)的圖片
藏品(網袋)的圖片
藏品(現況位置圖,地盤圖,圖例及面積計算)的圖片
藏品(自動門詳圖)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