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長方板單面雕三十三枚糕印
登錄號:2006.009.0031的圖片(20060090031_P001.tif)(CC BY),第1張,共6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6.009.0031的圖片(20060090031_P001.tif)(CC BY),第1張,共6張
登錄號:2006.009.0031的圖片(20060090031_P002.tif)(CC BY),第2張,共6張
登錄號:2006.009.0031的圖片(20060090031_P003.tif)(CC BY),第3張,共6張
登錄號:2006.009.0031的圖片(20060090031_P004.tif)(CC BY),第4張,共6張
登錄號:2006.009.0031的圖片(20060090031_P005.tif)(CC BY),第5張,共6張
登錄號:2006.009.0031的圖片(20060090031_P006.tif)(CC BY),第6張,共6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6.009.0031

尺寸:29.7 x 8.2 x 3.2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1895-1945(日本時代),1945-(二戰後)
類別一:器物類,飲食用具,模具
創作者/製造者:協勝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糕仔粒、協勝
文物描述:長條板單面陰雕三十三枚糕印模。用於製作年節期間紅白兩色的糕仔粒,一次可製作三十三顆,可見製作出來的糕點體積相當精緻小巧。印模型制有葫蘆、仙桃、梅花、菊花、柿蒂等。此模具背後有「協勝」字樣,應為店舖名,故此物原屬糕餅店家所有,用於製作年節與生命禮俗時所需糕品。其磨損情況相當嚴重且有變形情況,可見使用的頻繁度或者年代之久遠。此種糕仔粒象徵古代的碎銀,有財富高昇寓意,也符合了吃甜甜大賺錢的俗諺之意。
參考資料:1. 簡榮聰,1999。臺灣粿印藝術─臺灣民間粿糕餅糖塔印模文化。臺北:漢光文化。
2. 張尊禎,2013。百年糕餅風華再現─老師傅珍藏木模技藝大公開。臺北: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8/12/09
已瀏覽清單
藏品(木椅)的圖片
藏品(日月潭旅遊照)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磨製石斧)的圖片
藏品(木雕人像)的圖片
藏品(叫鑼)的圖片
藏品(剖面及配筋詳細圖)的圖片
藏品(貝殼)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