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男子頭飾帶
登錄號:20061400012的圖片(20061400012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14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61400012的圖片(20061400012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14張
登錄號:20061400012的圖片(20061400012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14張
登錄號:20061400012的圖片(20061400012_0003.jpg)(CC BY-NC),第3張,共14張
登錄號:20061400012的圖片(20061400012_0004.jpg)(CC BY-NC),第4張,共14張
登錄號:20061400012的圖片(20061400012_0005.jpg)(CC BY-NC),第5張,共14張
登錄號:20061400012的圖片(20061400012_0006.jpg)(CC BY-NC),第6張,共14張
登錄號:20061400012的圖片(20061400012_0007.jpg)(CC BY-NC),第7張,共14張
登錄號:20061400012的圖片(20061400012_0008.jpg)(CC BY-NC),第8張,共14張
登錄號:20061400012的圖片(20061400012_0009.jpg)(CC BY-NC),第9張,共14張
登錄號:20061400012的圖片(20061400012_0010.jpg)(CC BY-NC),第10張,共14張
登錄號:20061400012的圖片(20061400012_0011.jpg)(CC BY-NC),第11張,共14張
登錄號:20061400012的圖片(20061400012_0012.jpg)(CC BY-NC),第12張,共14張
登錄號:20061400012的圖片(20061400012_0013.jpg)(CC BY-NC),第13張,共14張
登錄號:20061400012的圖片(20061400012_0014.jpg)(CC BY-NC),第14張,共14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本件男子頭飾帶,由紅色線為底色,正面夾以黑白兩色平織紋,並以紅線密縫四排白色鈕扣於其上,上頭平均佈有四枚白色圓形塑膠片,背面則維持素淨以利配戴;兩端以紅色毛線編成長條流蘇各一束,每束皆有八條編繩,末端留有約五公分未編成辮。配戴時將兩端繫於頭部後方,使自然垂下。
裝飾物多為泰雅人自製,可增加美觀並顯示社會地位。一般而言泰雅族男子飾物較女性多,頭飾帶則為男女通用之物,泰雅人頭上戴的額環或頭圈,多以麻布為底,早期將麻線穿過長方形的貝板,或以螺鈿穿綴而成作為裝飾;有時加上圓形貝錢,以貝錢做裝飾的頭環或額帶,只有參與戰役或曾獵得人頭等勇士可以使用;白色鈕扣早期則為瓷釦材質,也是有戰功者才可以配戴。本件則以塑膠製品代替早期使用的瓷釦與貝錢。

館藏編號:20061400012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寄宿舍牆剖面圖)的圖片
藏品(透視謊言〈影本〉)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石錛)的圖片
藏品(劉興熙宜蘭農林同學照片)的圖片
藏品(村落劇場)的圖片
藏品(頭序蔥木)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