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永曆通寶錢幣
登錄號:2009.012.0014的圖片(20090120014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9.012.0014的圖片(20090120014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9.012.0014的圖片(20090120014_P002.tif)(CC BY),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9.012.0014的圖片(20090120014_P003.tif)(CC BY),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9.012.0014的圖片(20090120014_P004.tif)(CC BY),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9.012.0014

尺寸:2.8 x 2.8 x 0.1cm
歷史分期:1661-1683(鄭氏時期)
推測年份(西元):1661~1683
類別一:器物類,商業財產,貨幣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日本長崎
關鍵詞:明鄭、鄭成功、鄭經、小平錢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永曆通寶錢幣。錢幣呈圓形,主要材質為銅,直徑約2.8公分,中間有一方孔,方孔四周圍以方形凸框。錢幣正、背面均由同心雙圓所構成,外圓呈金黃色,光滑無圖案,內圈底色為褐色。錢幣正面內圈分別在方孔上、下、右、左依次以行草鎸上「永曆通寶」等4字,字的顏色與外圓同色;錢幣背面內圈似無圖案。
2.永曆為南明政權桂王的年號,其即位後,即鑄造永曆通寶。以反清復明為號召的鄭成功,因其奉桂王年號,故也鑄造永曆通寶,並數次遣使至出生地日本長崎,請求肥前藩主代鑄錢幣。1661年(永曆16年)鄭成功率兵佔領臺灣,永曆通寶也開始在臺灣流通。鄭成功之子鄭經主政時期,繼續新鑄永曆通寶。明鄭政權在臺時期,永曆通寶錢文書寫方式有行楷、行篆、行草等3種,本物件為行草體永曆通寶,較為稀少,可能是鄭經時期鑄造。1683年(康熙22年)大清帝國攻滅鄭氏政權,次年將臺灣收入版圖,初期永曆通寶仍持續流通,直到1688年(康熙27年)以後,清廷才全面回收銷毀永曆通寶,由康熙通寶取代。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6
編目日期:2018/09/14
已瀏覽清單
藏品(邱德雲裝裱相紙:汗流脈絡等系列240)的圖片
藏品(阿里山黃胡蜂)的圖片
藏品(高雄事件暴行脅迫部份上訴案 高院開庭問完八名被告)的圖片
藏品(KS款鍍金長湯匙)的圖片
藏品(《武則天奇案》)的圖片
藏品(乘風破浪追萬里)的圖片
藏品(台南毛西番蓮)的圖片
藏品(紙紮人臉孔紙糊面具)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