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褐綠彩銅版轉印雞紋碗
登錄號:2009.013.0405的圖片(20090130405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5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9.013.0405的圖片(20090130405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5張
登錄號:2009.013.0405的圖片(20090130405_P002.tif)(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5張
登錄號:2009.013.0405的圖片(20090130405_P003.tif)(CC BY),第3張,共5張
登錄號:2009.013.0405的圖片(20090130405_P004.tif)(CC BY),第4張,共5張
登錄號:2009.013.0405的圖片(20090130405_P005.tif)(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5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9.013.0405

尺寸:16.1 x 16.1 x 5.3cm
歷史分期: 1875-1895(清代-光緒),1895-1945(日本時代)
年代描述:十九世紀後期至二十世紀上半葉
類別一:器物類,飲食用具,飲食用具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褐綠彩、銅版轉印、母子雞紋
文物描述:大型深腹碗餐具,尺寸寬約16.1公分,高約5.3公分,是比較大型的湯碗,臺灣民間俗稱「碗公」。本件轉印紋湯碗坯質鬆軟,色偏淡褐黃,屬於細質陶器(refined earthenware)。碗採壓模成形,圈足之外通體施釉,釉色略不透明,內外器面多細開片。碗口裝飾一道青花弦紋,外器壁素面無紋。碗內壁主紋飾以轉印技法表現東方鄉村映象,遠方茅舍小徑,近景母雞帶小雞,圖樣內著黃與綠色彩。1800-1810年間改良式轉印油紙問世之後,以往粗線條的印紋轉為細線和點劃紋所取代,使得轉印圖案更為精細。從技術演進史來看,本件銅版轉印湯碗屬於這種較為精細的技術,而多色塗料的出現顯示應該是十九世紀後期到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產品。圖案風格接近歐洲偏好的所謂「異域風景」(exotic view),也暗示可能是在域外生產的製品。確切窯場待判定。
參考資料:劉益昌、趙金勇,2010。花崗國中校舍新建工程遺址搶救發掘計畫成果報告書第二冊(近現代考古)。花蓮縣文化局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8/12/09
已瀏覽清單
藏品(謝神彩)的圖片
藏品(致森兄秘座之工作書信)的圖片
藏品(石錛)的圖片
藏品(棕皮製女用笠帽、椰鬚禮帽)的圖片
藏品(杖頭傀儡面具)的圖片
藏品(N/A)的圖片
藏品(朱紅緞鑲虎頭軟底小鞋)的圖片
藏品(木雕飯匙)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