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9.013.0417
尺寸:25.5 x 25.1 x 8.5cm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1965-(1965迄今)
年代描述:1960年代後期
類別一:器物類,飲食用具,飲食用具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臺灣北部
關鍵詞:紅綠彩、彩繪印花、蝦紋、湯碗
文物描述:侈口、弧壁、帶圈足碗。模製成形,口緣以篦劃紋工具刻連續斜線,做出形似花口的視覺效果。碗形制為俗稱「大碗公」的大型深腹碗餐具,戰後初期1950年代至1960年代十分流行的臺灣湯碗形制。圈足露胎處顯示胎質灰白堅硬,燒製溫度高,瓷化程度頗高。外器壁素面無紋,外底心沾黏異物。碗內器壁則以朱、紅、綠色彩料,並用筆繪與印花兩種技法表現水草游蝦的主紋樣。蝦子造型輪廓與綠色水草採用印花技法,再以朱、紅兩色暈染彩繪蝦身與蝦鬚。該件作品整體保存狀況良好,應為1960年代北投、鶯歌等臺北窯業製品。戰後初期以來臺灣陶瓷盛行的釉下多彩瓷,設計圖案豐富多變,其中蝦紋是被廣泛運用的紋飾之一。據稱,餐桌有魚有蝦代表食物豐富,是富裕象徵。而身體彎曲,兩足前張,長鬚向後仰的蝦圖又叫「彎彎順」,寓意順利和時來運轉。想像蝦紋碗盤上桌時秀色可餐的模樣,應該令人食指大動吧﹗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