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藝術類\工藝類
材質:瓷、石灰鹼釉
年代:20世紀
尺寸:高:12.2 x 直徑:7.5cm
重量:0g
主要技法:高溫青瓷釉燒成
作品描述:仿哥窯貫耳瓶,特徵為直口,長頸,扁圓腹,腹上鼓下斂,圈足。口沿兩側對稱置管形貫耳。通體施灰青色釉,釉面滋潤,布滿細碎開片紋。圈足內滿釉,足端無釉,呈鐵褐色。此器耳部上端與瓶口沿平齊。口耳相連的寬度與腹徑幾乎相等,上下呼應,構成視覺上的平衡感,給人以端莊優雅之美感。
哥窯名列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胎體多呈現紫黑色,施以高溫長石厚釉,而釉面網狀的細密開片是其重要特徵。由於瓷胎和釉的膨脹係數不同,燒成冷卻的過程中釉與胎的收縮率不一,導致釉面出現自然開裂的現象,之後經過人工著色滲入裂紋中,就成為了俗稱的「金絲鐵線」。至於口部邊緣釉薄處隱約露出紫黑的胎色,以及底足未施釉處呈現的鐵黑色,一般又有「紫口鐵足」之說。(詮釋委員:盧泰康)
館藏編號:200909004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