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仿哥窯貫耳瓶
登錄號:200909004的圖片(200909004_A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4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909004的圖片(200909004_A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909004的圖片(200909004_A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909004的圖片(200909004_A00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909004的圖片(200909004_A005.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4張
文物分類:藝術類\工藝類
材質:瓷、石灰鹼釉
年代:20世紀
尺寸:高:12.2 x 直徑:7.5cm
重量:0g
主要技法:高溫青瓷釉燒成
作品描述:仿哥窯貫耳瓶,特徵為直口,長頸,扁圓腹,腹上鼓下斂,圈足。口沿兩側對稱置管形貫耳。通體施灰青色釉,釉面滋潤,布滿細碎開片紋。圈足內滿釉,足端無釉,呈鐵褐色。此器耳部上端與瓶口沿平齊。口耳相連的寬度與腹徑幾乎相等,上下呼應,構成視覺上的平衡感,給人以端莊優雅之美感。
哥窯名列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胎體多呈現紫黑色,施以高溫長石厚釉,而釉面網狀的細密開片是其重要特徵。由於瓷胎和釉的膨脹係數不同,燒成冷卻的過程中釉與胎的收縮率不一,導致釉面出現自然開裂的現象,之後經過人工著色滲入裂紋中,就成為了俗稱的「金絲鐵線」。至於口部邊緣釉薄處隱約露出紫黑的胎色,以及底足未施釉處呈現的鐵黑色,一般又有「紫口鐵足」之說。(詮釋委員:盧泰康)

館藏編號:200909004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已瀏覽清單
藏品(昭君怨套譜)的圖片
藏品(鋼筋混凝土結構標準圖)的圖片
藏品(光緒十四年臺灣布政使司掣給田主劉茂松丈單)的圖片
藏品(連杯形器)的圖片
藏品(藏書票—性之交疊)的圖片
藏品(述報法兵侵臺紀事殘輯(第二冊))的圖片
藏品(N/A)的圖片
藏品(皮影戲簽桿立身偶-官爺(偶身))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