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0.003.0010
尺寸:7 x 19.7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祭祀用具與物品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臺南
關鍵詞:蟠龍、彩紙、糊紙
文物描述:本件蟠龍版印彩紙原為一組兩龍形式,本件為右龍,兩條蟠龍一左一右龍頭相向,頭部在下而尾部朝上,其式樣與清代寺廟的龍柱類似,為降龍式,若是龍頭在上而龍尾在下,則為升龍式。雙龍皆作龍頭張口朝上姿態,四足而每足有四爪,右前爪不見,本件蟠龍後肢伸出處有一「興」字,為版畫作坊商號名之一字。彩紙在墨線印刷的基礎上,套印花青、石綠、朱紅等色版而成。
龍是古代最重要的吉祥神獸,為集合鹿角、蝦眼、牛嘴、狗鼻、人鬚、獅鬃、蛇身、魚鱗、鷹爪等動物之局部特徵而成,紋飾題材普遍見於繪畫、刺繡、織錦、瓷器、建築、家具等。由於明清時代以龍紋為帝王的主要象徵圖像,民間就將龍之爪減少一爪,並稱為蟒。蟠龍版印彩紙通常為一組兩件,主要做為糊紙作品之組件,常見於紙糊宮殿的柱子裝飾而成為龍柱。
參考資料:黃才郎主編,1985。臺灣傳統版畫源流特展。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編目者:委託編目謝宗榮
編目日期:2015/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