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0.003.0022
尺寸:15.4 x 25.8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祭祀用具與物品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臺南
關鍵詞:辟瘟、版印、辟馬瘟
文物描述:本件庇馬瘟版畫以墨線為基礎,其上套印洋紅、花青兩色而成。畫面中作松樹下一黑一白彌猴之構圖,身軀巨大的白猴為母猴,坐於地面上,背後靠於樹幹,臉部為洋紅色,右手下垂,左手小臂上舉托一只蟠桃,右肩上攀附一隻小黑猴,左上角直書「庇馬瘟」三字。庇馬瘟為「辟馬瘟」之訛寫,根據史傳《馬經》載:「馬厩畜母猴辟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天癸即經血,亦即馬匹食用摻有母猴經血的草料可以不染瘟疫,故養馬者常畜養母猴以辟除瘟疫,漢代出現的「馬上封侯」圖像或源於此。隨後在明代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被玉帝敕封為「弼馬瘟」,遂成為宮廷蓄馬人的官職。因俗信母猴可以避免馬匹罹患瘟疫,故民間在馬廄張貼「庇馬瘟」版畫以辟瘟。據入藏來源資料,本件來自臺南。
參考資料:黃才郎主編,1985。臺灣傳統版畫源流特展。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編目者:委託編目謝宗榮
編目日期:2016/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