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0.003.0375
尺寸:20.1 x 19 x 6.4cm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年代描述:1945-1965(戰後初期)
類別一:器物類,飲食用具,飲食用具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臺灣北投
關鍵詞:模具、高溫、吉祥紋飾
文物描述:1.手繪青瓷紅蝦花形碗以模具成形,高溫燒製,敞口,弧壁,圓腹,碗底較淺且寬,大圈足,圈足露胎,胎色較白,胎質細膩。全器施綠釉,呈色稍淺,碗心處有施釉不均的狀況,一側有積釉。口沿作向外開展的花口狀,碗外壁素面無紋,僅以模具印出長條狀的花瓣稜脊,使得整件作品彷彿一朵綻放地恰到好處的花朵。外壁有明顯的脫釉痕跡,可能是因為燒製溫度過高導致。主要紋飾以繪於碗心的蝦子圖案為主,除蝦紋外,碗內壁模印數圈圈紋,增添碗壁裝飾性。蝦紋主要以紅釉繪成,用筆大氣,亦於蝦身周圍點綴水草等裝飾,構圖活潑不單調。圈足底留有紅色方形重框「光華」款識。
2.此種大碗是戰後常見的家用瓷器,早期喜用蝦子當作裝飾紋樣,除有豐收的象徵,亦帶有善繁殖的意象,反映民間「多子多孫」的生活期許。此類碗盤皆大量燒製,使用的紋樣多有模板參考繪制。
參考資料:1.簡榮聰,2001。臺灣碟盤藝術。臺北: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2.徐文琴、周義雄,1993。鶯歌陶瓷史。臺北縣: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