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第一屆國民大會第四次會議主席團攝影
登錄號:2010.006.0067的圖片(20100060067_I001.jpg),第1張,共3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0.006.0067的圖片(20100060067_I001.jpg),第1張,共3張
登錄號:2010.006.0067的圖片(20100060067_P001.tif),第2張,共3張
登錄號:2010.006.0067的圖片(20100060067_I002.jpg),第3張,共3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0.006.0067

尺寸:27.3 x 23.4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西元):19660305~19660305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照片與相簿,人物
關鍵詞:中山堂、動員戡亂臨時條款、萬年國會
文物描述:  此物件為「第一屆國民大會第四次會議主席團攝影」合照,時間標註為1966年(民國55年)3月5日,背景為臺北中山堂。
  本物件提到1966年的第一屆國民大會第四次會議,此次會議最重要的決議是修訂《動員戡亂臨時條款》,此條款擴充了總統在動員戡亂時期的職權。第四任總統副總統選舉也在該次會議中舉行,由蔣中正當及嚴家淦當選正、副總統。
  國民大會於1948年3月29日首次召開,而後持續運作長達58年。孫文結合「代議制度」以及中國的「郡縣制度」創設國民大會,與美國的選舉人團、蘇聯的最高蘇維埃等機構相似。孫文原先希望在中國建立直接民權制,但受限於人口過多、幅員遼闊、知識水準偏低等因素,只得以國民大會為媒介,行使上承全民、下監政府的職權。在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中,代表們決議持續行使《動員戡亂臨時條款》,使總統的任期無所限制,而在1960年至1972年間對該條款的四次修正,擴大了總統以及國民大會的權力。此外,大法官釋字第76號解釋文中「第二屆國大代表如未能依法全國(含中國)選舉前,都由第一屆代表持續擔任」之內容,使得國民大會成為「萬年國會」,這種狀況,直至解嚴、修憲之後才得以消解。
參考資料:國民大會,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854(瀏覽日期:2020/03/05)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尺蛾292)的圖片
藏品(中華日報社《蔣總統勳業畫傳》)的圖片
藏品(八戒將軍)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刺繡紅底黑邊牡丹飛鳥帳簾帶)的圖片
藏品(紅蕃太子)的圖片
藏品(洪氏墓道碑拓本)的圖片
藏品(昭和十五年范勝福等繳納地租領收証)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