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中西合璧形式紙紮屋照片
登錄號:2010.006.0173的圖片(20100060173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0.006.0173的圖片(20100060173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10.006.0173的圖片(20100060173_I002.JPG)(CC BY),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0.006.0173

尺寸:39.6 x 32.6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西元):1926~1945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照片與相簿,人文風俗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高雄
關鍵詞:喪葬用品、靈厝、高級住宅、糊紙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一張黑白照片,是一間以竹子、紙等材質製成的紙紮屋,為新式兩層樓住宅中西合璧,一樓採傳統中式建築,二樓類似日治時期的西式建屋形式,牌樓上有寫上「金玉滿堂」等吉祥話,房屋上也有假人。整體房屋形式華麗。照片下有襯紙墊著,但襯紙和照片本身皆有水漬,保存狀況不佳,背面有以原子筆寫上「昭和年間喪家靈屋購自高雄」。
2.「糊紙」也稱作「紙紮」,為「冥器」的一種,「冥器」,又稱「明器」,代表伴葬的器物,以紙製種種器物焚之。紙紮是竹紙藝術的一種,他的材質為竹篾、棉線及各種顏色的紙張,輔以剪刀和漿糊就可以運用個人的巧思配之以精湛純熟的手工藝,紮成各式各樣的作品。其製作過程先用細竹篾做骨架,用棉線或棉條紙糊上漿糊來固定竹架的每個接頭,然後糊上所需的紙張再剪上一些彩紙空花圖案貼在上面做為裝飾。由於中國人相信人死後靈魂不滅,因此為了表現孝順及固有慎終追遠的觀念影響,燒化紙錢給逝世的祖先使用,另外所謂生既有居宅,死後若無則有違慎終追遠之意,因此才有靈厝的製作供往生者居住。
參考資料:蔡志定,2007。臺灣紙厝工藝研究─以臺南縣為例,頁:9。臺南: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學碩士班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C
編目日期:2019/11/20
已瀏覽清單
藏品(銀髮簪)的圖片
藏品(大智路上的盧外科醫院)的圖片
藏品(排灣族花卉紋刺繡袋)的圖片
藏品(臺灣漢人族群童帽)的圖片
藏品(小石輪)的圖片
藏品(廟前合照)的圖片
藏品(鄧南光135底片(303))的圖片
藏品(夏日速寫系列)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