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沙悟淨軟膠面具
登錄號:2010.019.1715的圖片(20100191715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4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0.019.1715的圖片(20100191715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10.019.1715的圖片(20100191715_I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10.019.1715的圖片(20100191715_I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10.019.1715的圖片(20100191715_I00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0.019.1715

尺寸:13.5 x 16.2 x 5.2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類別一:器物類,娛樂,玩具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玩具、變裝、懷舊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沙悟淨軟膠面具,塑膠材質一體成型,其造形為一張仿沙悟淨臉的樣子,禿頭並頭戴紅箍,上方呈現月牙造型,雙眼在黑色眼珠處鏤空,朝天鼻,嘴巴處有絡腮鬍,在雙耳處戳洞加上繩子戴於臉上,面具十分逼真與立體,整個物件保存良好。
2.《西遊記》又稱《西遊釋厄傳》,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認為作者是明朝的吳承恩,書中講述唐三藏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和沙悟淨等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議題,不僅只有小說,也改編成為多種戲劇、布袋戲等,深受市井小民喜愛。
3.紙製面具興盛於1960~70年臺灣產業由農業轉型為輕工業及民生工業,廣播、電影、電視等大眾媒體興盛,孩童的室內遊戲活動逐漸增加,玩具類型開始變為以機器製作之紙板材質,紙面具則是在大眾媒體及經濟轉型下出現的童玩,而後便開始出現各式卡通、戲劇或布袋戲等主題面具,以及塑膠、橡膠等不同材質的面具類型。
參考資料:1.慧炬編輯室,2018。《西遊記》中的人物形象與寓意,慧炬,613:12-18。
2.張世宗,2006。昨日童年.傳統童玩:趣說台灣童年游藝文化,頁:100-102。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8
編目日期:2020/09/16
已瀏覽清單
藏品(丁字褲)的圖片
藏品(曲尾苔科)的圖片
藏品(布袋戲盔帽-道巾)的圖片
藏品(革舌蕨)的圖片
藏品(石朴)的圖片
藏品(第十三層貴賓室吧檯平面詳圖)的圖片
藏品(紙邊印記[足]雕版)的圖片
藏品(浮雕彩繪蓮花生大師)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