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0.019.2577
尺寸:6.9 x 6.8 x 9.3cm
歷史分期:1945-(二戰後)
類別一:器物類,娛樂,玩具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玩具、獨樂、千千、民俗體育、干樂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原木色木製陀螺,陀螺整體保持完整,頂部為層層往上之尖行,陀身上方有兩條綁線的圓凹痕,距離很近。陀身有被磨白的痕跡。本身針型為針釘,底部圓滑,是最適宜旋轉的類型。
2.陀螺的起源,最早可以從後魏時期史籍得知有其存在,日治初期臺灣以木製陀螺為主,多為個人自製而成,除此之外,該時期並有少數鐵陀螺與特技陀螺。民國30年代開始,木陀螺仍受到歡迎,機器大量生產,後更出現響螺與塑膠陀螺。民國50年代後,木陀螺製作趨於精美,範圍也從鄉野遊戲推廣至其他區域,有些學校也將打陀螺視為體育教學一環。民國80年代後的臺灣,種類繁多,也吸引更多人收藏與賞玩。
參考資料:陀螺,台南市鄉土之美,http://weber.tn.edu.tw/edu01/tainan/main-6/main-6c3.htm(瀏覽日期:2020/05/09)。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8
編目日期:20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