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北州防碟聯盟與臺北州防犯協會印「防諜防犯展覽會」傳單
登錄號:2011.011.0143的圖片(20110110143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1.011.0143的圖片(20110110143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11.011.0143的圖片(20110110143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1.011.0143

尺寸:48.8 x 31.5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準確日期:1940/04/01~1940/04/01
類別一:器物類,政治社教,文宣告示
創作者/製造者:臺北州防碟聯盟臺北州防犯協會
關鍵詞:昭和15年、臺北中山堂
文物描述:  此物件為一紙質的展覽介紹告示,內容為1940年在臺北舉辦的防犯防諜展覽會,告示右邊為此次展覽的動線圖以及平面圖,左邊則為此次展覽的相關展出品的目錄。
  此物件為臺北展覽的「防諜防犯展覽」相關介紹以及展場平面圖,這一展覽在1940年陸續於臺北、高雄、臺南、嘉義、臺中、新竹舉辦。而在臺北舉辦的防諜防犯展覽於1940年4月1日在臺北公會堂(現今臺北市中山堂)舉辦,內容為展示重要犯罪事件的遺留品或是凶器等相關物件,另外也宣導防犯觀念、闡述受害者的情況等,同時在另一方面也展出歐洲戰爭時期相關海報以及防諜資料。
  此物件所提及的防犯、防諜政策始於日治時期,在臺灣由於「浮浪者」(無固定工作、居無定所)、「鱸鰻」(地痞流氓)的問題遠較日本嚴重,因而設置防犯制度「保甲」,後在1935年則是先於新竹州設立「防犯協會」,接著擴展至全臺灣各州,用以教育、宣導民眾預防犯罪及協助犯罪搜查。在中日戰爭爆發之後,防諜加入防犯教育之中,便形成對民眾的「防諜防犯」教育。
參考資料:徐國章,2013。臺灣日治時期犯罪即決制度初探:制度的演變及成效探討,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頁:179-228。

蕭宗瀚,2013。日治時期臺灣犯罪搜查之研究(1895-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頁:90-102。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圖書館夾層平面圖(貳層))的圖片
藏品(蘭嶼黃星天牛)的圖片
藏品(麵茶攤組)的圖片
藏品(石刀)的圖片
藏品(橋畔木屋)的圖片
藏品(黃則修攝野柳地景)的圖片
藏品(帆足理一郎講述《婦人問題概論》、橫山有策述《文學顯影的婦人問題》合併裝訂)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