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美國自由畫報社編《緊要新聞》第14號報紙
登錄號:2011.012.0165的圖片(20110120165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1.012.0165的圖片(20110120165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11.012.0165的圖片(20110120165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1.012.0165

尺寸:10.7 x 14cm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準確日期:1945/07/08~1945/07/08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政治社會
關鍵詞:臺美外交、中日戰爭、二戰、太平洋戰爭
文物描述:  此物件為二戰末期政治傳單「緊要新聞」第14號,編輯單位為美國自由畫報社,出版時間為1945年7月8日。此傳單採黑白雙面印刷,內容要目計有〈舊金山會議已圓滿閉幕 五十國簽字聯合國憲章〉、〈三巨頭會議即在柏林舉行〉、〈呂宋全島解放〉、〈華軍收復柳州南站和機場〉。物件蓋有郵戳一枚,戳記時間為1946年1月10日,版面側邊印有「這一傳單提醒你們:美機隨時會到你們那兒來」、「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字樣。
  中美合作之歷史可追溯至1943年的《中美合作所協定》,基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的歷史教訓,介入太平洋戰局的美國向中華民國謀求情資援助。進而,中美雙方以重慶為核心設立了共同的特工機構,針對日本在太平洋的軍事活動進行偵防與干擾,這同時也加強了國民黨在內戰中的剿共力量。《中美合作所協定》結束於1946年。
  後在1949年中國共產黨迅速吞併整個中國,以國民黨政府被迫僻處一隅,遷往臺灣固守,美國杜魯門總統於是於1950年1月發表「袖手旁觀(hand-off)聲明」,表示對臺灣的放棄立場。然而自1948年捷克共產黨的政變、1949年蘇聯的核子彈試爆成功、中國的共產化以及「麥卡錫主義」的推波助瀾,導致美國國內的反共情緒高漲,而在「韓戰」爆發後,決定遏止共產黨擴張的美國作出更直接的手段,即派出第七艦隊巡防臺灣,並提供國民黨政府經濟、軍事上的援助。
參考資料:張淑雅,2011。韓戰救臺灣?解讀美國對臺政策,新北市:衛城出版,頁:230-251。

布魯斯‧康明思,2013。朝鮮戰爭:你以為已經遺忘,其實從不曾了解的一段歷史,新北市:左岸文化出版。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臺北地區防洪治本計劃-0015)的圖片
藏品(NTSO特選經典IV【魔法、友情與熱血】)的圖片
藏品(達州生死戰)的圖片
藏品(鐮刀)的圖片
藏品(手鐲)的圖片
藏品(結構平面圖)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斧鋤形器)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