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南赤崁樓
登錄號:2011.012.0400的圖片(20110120400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1.012.0400的圖片(20110120400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11.012.0400的圖片(20110120400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1.012.0400

尺寸:14.2 x 9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明信片,名勝史蹟,建築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日本
關鍵詞:普羅民遮城、紅毛樓、番仔樓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日治時期臺南赤崁樓的風景明信片。正面為赤崁樓的照片,從牆外往內拍攝;中央偏右近景建築為海神廟,其為兩層樓閩南式建築,屋頂採重簷歇山式設計;左側遠處建築為海神廟,亦為兩層樓重簷歇山頂閩南式建築;左下處的燕尾平房為蓬壺書院。照片右下角第一排印有「VIEW OF PICTURESQUE SPOT TAINAN」之英文標題,第二排由右而左印「(臺南名勝) 赤崁樓 (No.23)」之標題,標題下為3排的日文說明。明信片背面中央為1條直虛線,虛線上端有1正三角形框,框內印有「S」,「S」字樣上方橫寫「CARTE POSTALE」,為明信片之法文;豎線上端左側橫寫「This Space may be used for Communication」英文,意指這空間用以通信;豎線上端右側橫寫「The Address Only to be Written Here」,意指地址只能寫在這裡;明信片左上角以呈90度之英文直寫「Made in Japan」,以示印製地點;明信片右上角繪有虛線正長方形框,框內上半部以兩排英文書寫「Place Postage Here」,意指郵資貼在這裡;明信片最右側以呈90度由右而左書寫「郵便はがき」,為日文明信片之意。
2.赤崁樓前身是荷治時期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53年興建的普羅民遮城(Provintia)。1661年鄭成功攻下普羅民遮城,在臺灣置承天府,普羅民遮城成為承天府衙門所在。1683年大清帝國攻滅鄭氏政權,承天府裁撤,赤崁樓改為儲存火藥的場所,建築也隨著年代日久而逐漸傾圮;1862年發生大地震,荷治時期興建的建築毀損;清末光緒年間,清政府陸續在此興建海神廟、文昌閣、蓬壺書院、大士殿、五子祠等建築。日治末期,日本當局拆除大士殿,大致成為現今赤崁樓的樣貌。
參考資料:栗山俊一著、林朝棟譯,1995。安平古堡與赤嵌樓遺蹟考 ,臺南文化,4(3):6-13。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5
編目日期:2019/01/18
已瀏覽清單
藏品(大型圓盤形砍砸器)的圖片
藏品(盾葉蕨藻)的圖片
藏品(信用社定期有獎儲蓄存單)的圖片
藏品(《勝利者》電影本事)的圖片
藏品(建築圖)的圖片
藏品(臺灣漢人族群女性大襟衫)的圖片
藏品(直翅目(3))的圖片
藏品(琦君個人生活照2-72)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