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魚簍
登錄號:20112000075的圖片(20112000075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7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112000075的圖片(20112000075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7張
登錄號:20112000075的圖片(20112000075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7張
登錄號:20112000075的圖片(20112000075_0003.jpg)(CC BY-NC),第3張,共7張
登錄號:20112000075的圖片(20112000075_0004.jpg)(CC BY-NC),第4張,共7張
登錄號:20112000075的圖片(20112000075_0005.jpg)(CC BY-NC),第5張,共7張
登錄號:20112000075的圖片(20112000075_0006.jpg)(CC BY-NC),第6張,共7張
登錄號:20112000075的圖片(20112000075_0007.jpg)(CC BY-NC),第7張,共7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材質: 葉、草
標本說明:本件藏品為魚簍,長度為44.5公分,寬度為34.5公分,以植物纖維交叉編織而成,顏色為褐色,下方框座處為橢圓形,上方向內接合,略向下凹,並從兩側沒入魚簍內部固定,接合處有兩道突起的編織條狀物。開口處另以淺褐色的條狀植物纖維環繞於開口處並包覆,且以淺褐色的細繩固定於魚簍上,離開口約四分之一處以繩子穿過魚簍在內部固定,繩子的兩端相互打結,以便於方便拿取或是在捕魚時使用。大洋洲原住民有各種捕魚技術,徒手抓魚、設置陷阱、或是以漁網捕魚都有,陷阱的種類很多,從小型籃子到大型石壩都有。編織物是常見的物品,日常生活、儀式或是狩獵採集都會使用。

館藏編號:20112000075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屋頂層結構平面圖)的圖片
藏品(「我們都知道」便利貼 )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柯旗化與Mark Selden合編《高級活用英語會話》序文打字稿)的圖片
藏品(紅玫瑰7卷28期)的圖片
藏品(結構詳圖)的圖片
藏品(布袋戲偶(紅關))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