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東京雄工社製掛鐘
登錄號:2012.017.0007的圖片(20120170007_I001.jpg),第1張,共8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2.017.0007的圖片(20120170007_I001.jpg),第1張,共8張
登錄號:2012.017.0007的圖片(20120170007_I002.jpg),第2張,共8張
登錄號:2012.017.0007的圖片(20120170007_I003.jpg),第3張,共8張
登錄號:2012.017.0007的圖片(20120170007_I004.jpg),第4張,共8張
登錄號:2012.017.0007的圖片(20120170007_I005.jpg),第5張,共8張
登錄號:2012.017.0007的圖片(20120170007_I006.jpg),第6張,共8張
登錄號:2012.017.0007的圖片(20120170007_I007.jpg),第7張,共8張
登錄號:2012.017.0007的圖片(20120170007_I008.jpg),第8張,共8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2.017.0007

尺寸:49.7 x 50.6 x 23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年代描述:昭和8年10月
類別一:器物類,建築與居處空間,其他
創作者/製造者:雄工社
製造地:日本東京
關鍵詞:古時計、時鐘、掛鐘
文物描述:1.本件東京雄工社製掛鐘,生產於日本昭和時期。時鐘外觀為圓筒形,以金屬打造而成,側面可見金屬銜接面及固定之螺絲。鐘面為正圓形,版面以阿拉伯數字指明時間,指針分別有時針與分針。面盤上,數字12及指針間印有東京雄工社的商標。鐘體正下方可見金屬片,其上標示出製造者為東京雄工社,以及製造日期昭和8年(1933年)10月。本件文物的用途為吊掛於車站等公共場所之時鐘,日治時代臺南火車站即曾經吊掛東京雄工社製造的掛鐘。
2.臺灣早期傳統報時的方式如擊鼓、更夫等等,在日治時代鐘錶出現後逐漸被淘汰。1895年6月27日,日本政府為了提供民眾校正時間,陸軍砲兵會在正午12時於臺北西門及臺中、臺南發放「午炮」報時,此為傳統過渡到使用時鐘的方法。1913年,政府規定各火車站及郵便電信局等單位須在每日午前3分鐘向臺北測候所對時,並以此建立了全臺報時系統,午炮也於1921年停止發放。
參考資料:1.陳秀琍、江祖音,2015。原臺南驛的歷史足跡 百歲臺南車站三變,臺南市刊, 17:24-27。
2.三更燈火五更雞-臺灣時間的故事,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44/575(瀏覽日期:2020/10/18)。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C
編目日期:2020/12/17
已瀏覽清單
藏品(拿破崙情史)的圖片
藏品(圈足)的圖片
藏品(靜岡民友新聞社〈一百四十四萬分一臺灣地圖〉)的圖片
藏品(蕉竹小品)的圖片
藏品(墻剖面)的圖片
藏品(藤製盾牌)的圖片
藏品(傘菌屬)的圖片
藏品(邵族女性塑像)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