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2.023.0012
尺寸:47.5 x 40.7 x 0.2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類別一: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衣裳帽履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龍鳳紋、花卉紋、梳齒紋
文物描述:1. 此件肚兜為菱形女子肚兜,藍色底、上有花鳥繡花,主要圖案繡在口袋及肚兜四周外圍的邊條上,以黑線做梳齒紋飾邊,面料為棉布,無綁帶,以藍色棉線為主色,繡出龍、鳥、花卉等紋樣,造型簡樸深具童趣,在肚兜正反面都有污損痕跡。比對高本莉《臺灣早期服飾圖錄》第239頁資料,有一件相同紋飾的肚兜來自高雄地區,因此推測本件可能為高雄地區的物件。
2. 肚兜出現時間不會晚於漢代,隨時代形制、名稱均有改變,至清代開始稱作肚兜,臺灣也承襲此一名稱,別名還有抹胸、裹肚、兜兜等,但是臺灣肚兜通常先將紋樣繡於布片,再縫於肚兜上,裝飾安排上,紋樣多集中在下方口袋與緄邊,此兩點與中國地區肚兜有很大差別。另外,早期肚兜男女老幼都會使用,口袋部分有時會放置香料或藥材,可見肚兜還有香囊以及藥療的功能。
3. 100/10/29-101/03/25期間曾於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印記-臺灣百年工藝文化特展」展出。
參考資料:1. 戈思明主編,2006。臺灣傳統刺繡之美。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2. 黃光男主編,2004。美麗與吉祥——中國傳統刺繡展。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3. 黃永川主編,1995。國立歷史博物館珍藏臺灣早期民間服飾。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4. 蘇旭珺,2001。臺灣早期漢人傳統服飾,頁69-71。臺北市:傳藝中心。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