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第十三回關東學生陸上競技對抗選手權大會紀念獎牌
登錄號:2013.022.0037的圖片(20130220037_P001.tif),第1張,共1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3.022.0037的圖片(20130220037_P001.tif),第1張,共12張
登錄號:2013.022.0037的圖片(20130220037_P002.tif),第2張,共12張
登錄號:2013.022.0037的圖片(20130220037_P003.tif),第3張,共12張
登錄號:2013.022.0037的圖片(20130220037_P004.tif),第4張,共12張
登錄號:2013.022.0037的圖片(20130220037_P005.tif),第5張,共12張
登錄號:2013.022.0037的圖片(20130220037_P006.tif),第6張,共12張
登錄號:2013.022.0037的圖片(20130220037_P007.tif),第7張,共12張
登錄號:2013.022.0037的圖片(20130220037_P008.tif),第8張,共12張
登錄號:2013.022.0037的圖片(20130220037_I001.JPG),第9張,共12張
登錄號:2013.022.0037的圖片(20130220037_I002.JPG),第10張,共12張
登錄號:2013.022.0037的圖片(20130220037_I003.JPG),第11張,共12張
登錄號:2013.022.0037的圖片(20130220037_I004.JPG),第12張,共1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3.022.0037

尺寸:3.7 x 3.7 x 0.4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年代描述:昭和六年即1931年
類別一:器物類,政治社教,徽章獎狀獎牌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日本
關鍵詞:韋馱天菩、對抗賽、競技、田徑、早稻田大學
文物描述:1. 第十三回關東學生陸上競技對抗選手權大會紀念獎牌為壓鑄法製成,呈扁平的方形,上邊呈圓弧狀,雙面,厚度略厚,獎牌上方有一馬蹄形孔洞,應可作為穿繩吊掛之用。獎牌以浮雕、陽刻技法為主。獎牌正反面皆有多處磨損和刮痕,並有大片的髒污。獎牌正面除主要浮雕圖案外,剔地,留下周圍一圈邊框裝飾。圖案主要為一左手持寶杵、頭後有頭光與火焰紋,雙腿大步邁開男子。左側有太陽閃耀,另一側則雕刻出風起雲湧般的圖騰。正面右下角浮雕四字,由右至左為:「韋馱天菩」,畫面中所表現的主角。獎牌背面除陽刻數行筆劃細緻的文字之外,下方雕刻出操場跑道的完整樣貌。文字上至下書寫:「第十三回關東學生陸上競技對抗選手權大會」、「昭和六年九月廿六 廿七日」、「明治神宮外苑競技場」、「關東學生陸上競技聯盟」,以及一陰刻的羅馬數字「II」。獎牌清楚表明賽事所舉辦的時間與地點。
2. 本件作品由張昭平先生捐贈張星賢先生的體育文物,而本件作品對張星賢先生有密切的關聯和回憶。張星賢自臺中商業學校畢業後,便一直想考早稻田大學。直到承蒙楊肇嘉先生贊助後,才放心備考並順利考上早稻田大學。而關東選手權大會便是張星賢首次以早大學生的身份出席的運動賽事。韋馱天菩在日本是「快速」的象徵,以此作為田徑賽事的象徵圖案十分有意義。金屬制獎牌為大量製造之產品,壓鑄法的模具可重複使用,製作過程快,且厚度、尺寸掌握度高。
參考資料:第一位參加奧林匹克運動大會的臺灣人,臺灣身體文化學會,https://bodyculture.org.tw/files/book_list1361609625.pdf (瀏覽日期:2021/6/19)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E
編目日期:2021/12/10
已瀏覽清單
藏品(繡片)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台北俳句集(十二))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楊允達小集:巴黎的瓦缸死、時間之一、時間之二、時間之四)的圖片
藏品(莫那能 白盲杖之歌)的圖片
藏品(紅色細砂陶把)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