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龕式公媽牌
登錄號:2013.055.0002的圖片(20130550002_I001.JPG)(CC BY),第1張,共9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13.055.0002的圖片(20130550002_I001.JPG)(CC BY),第1張,共9張
登錄號:2013.055.0002的圖片(20130550002_I002.JPG)(CC BY),第2張,共9張
登錄號:2013.055.0002的圖片(20130550002_I003.JPG)(CC BY),第3張,共9張
登錄號:2013.055.0002的圖片(20130550002_I004.JPG)(CC BY),第4張,共9張
登錄號:2013.055.0002的圖片(20130550002_I005.JPG)(CC BY),第5張,共9張
登錄號:2013.055.0002的圖片(20130550002_I006.JPG)(CC BY),第6張,共9張
登錄號:2013.055.0002的圖片(20130550002_I007.JPG)(CC BY),第7張,共9張
登錄號:2013.055.0002的圖片(20130550002_I008.JPG)(CC BY),第8張,共9張
登錄號:2013.055.0002的圖片(20130550002_I009.JPG)(CC BY),第9張,共9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3.055.0002

尺寸:19.2 x 8.3 x 29.8cm
歷史分期:1945-(二戰後),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祭祀用具與物品
文物描述: 臺灣一般閩籍民家供奉祖先的公媽牌造型主要有神龕式和立碑式兩種,神主牌位的形制上,自清末以來也有幾次變化,從原本的獨立牌位或夫婦合祀牌位,到日治初期為總牌式的集體牌位,至日治末期仿日本神宮的神龕式牌位,直到戰後神龕式神位維持規制,但部分外型改變成漢式,牌位上的題字方式回復到總牌式,神主內夾。
此件應為木刻漢式神龕式的公媽龕,是吳先生信徒去神後所留下,公媽龕主要分成三的部分,龕頂龕身與龕座,主要都是利用雕刻工藝技法製作而成,雕飾的部分,龕頂以龍首與雙鳳凰為雕飾,龕身則是雕有兩片龍紋於兩側;龕底雕有鳳凰與捲草等表吉祥之圖案,據吳先先描述神主牌是為總牌式的寫法。
本館目前收藏大多為日本時代初期或是更早的公媽龕,如館藏登錄號2004.008.0111與2004.8.0112都屬獨立式神主牌位,另外館藏登錄號2004.028.1420應為獨立式牌位,推測為日本時代之前的神主牌位,而館藏登錄號2004.028.1360應該就屬日本時代初期的神主牌位,2004.007.0470.0003則是受日本皇民化運動影響的神主牌型式,是日本時代後期的產物,因此本物件從外觀型式上推測年代應為戰後,若入藏可增補本館有關公媽龕在樣式上的完整性,建議入藏。
參考資料:參考文獻:陳金田「祖先神主及祭祀」,載 「台灣風物」第三九卷第二期,九九頁。
編目者:張銘宏
編目日期:2016/07/18
已瀏覽清單
藏品(列當)的圖片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
藏品(石環製作材料-旋截圓環粗胚殘件)的圖片
藏品(赤腹松柏根)的圖片
藏品(60公分機械式快門線)的圖片
藏品(三笑(彩色))的圖片
藏品(青花瓷花草紋馬桶)的圖片
藏品(道光十二年朱五奇立偹出典田租銀字)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