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普庵神咒
登錄號:2015.017.0016的圖片(20150170016_I001.JPG)(),第1張,共8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5.017.0016的圖片(20150170016_I001.JPG)(),第1張,共8張
登錄號:2015.017.0016的圖片(20150170016_P001.tif)(),第2張,共8張
登錄號:2015.017.0016的圖片(20150170016_P002.tif)(),第3張,共8張
登錄號:2015.017.0016的圖片(20150170016_P003.tif)(),第4張,共8張
登錄號:2015.017.0016的圖片(20150170016_P004.tif)(),第5張,共8張
登錄號:2015.017.0016的圖片(20150170016_P005.tif)(),第6張,共8張
登錄號:2015.017.0016的圖片(20150170016_I002.JPG)(),第7張,共8張
登錄號:2015.017.0016的圖片(20150170016_I003.JPG)(),第8張,共8張

登錄號:2015.017.0016

尺寸:11.7 x 16.2 x 0.8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自然科學
文物描述:手稿內容載有:除了載有〈普庵咒〉念文之外,還另外抄錄有各類的請神咒請神咒語皆有標題,首句通常出現神佛的名稱,且對其神通加以著墨,描寫來歷與形象,或邀請其前來坐鎮。這些神咒末了,則都以「神兵火急如律令」來做結。也有多頁配合記寫的各式符咒〈安家神〉、〈隔山隔界符〉、〈退病帶〉、〈救病和藥服〉、〈隔黃泉〉等。也有〈觀筆咒〉、〈符頭咒〉、〈符腳咒〉一類,在去雜念畫符的同時,念咒求神佛給力。
參考資料:鐘義民《增訂臺灣地理圖記》,臺北:武陵出版,2005
王志宇《寺廟與村落——臺灣漢人社會的歷史文化觀察》,臺北:文津出版,2008
張昀浚《臺灣奇譚;民間地理風水傳說》,臺北:臺灣書房,2008
黃震南《取書包,上學校——台灣傳統啟蒙教材》,臺北:獨立作家出版,2014,
趙九峰《地理五訣》,臺北:武陵出版
增田福太郎《臺灣宗教論集》,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印行,2001
王爾敏《明清社會文化生態》,臺北:商務出版,2002
楊國柱、鄭志明《民俗、殯葬與宗教專論》,臺北:韋伯文化,2003
洪健榮〈當「風水」成為「禍水」——清代臺灣社會的風水糾紛(上)〉,《臺南文化》新61期,2008.9
洪健榮〈風水習俗與清代臺灣區域開發的互動〉,《臺灣文獻》第57卷第1期,2006.3
洪健榮〈清代臺灣社會的風水習俗〉,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3
洪健榮〈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對於「風水」的知識建構〉,《臺灣文獻》64卷2期,2013
陳進國〈安鎮符錄的利用與風水信仰的輻射〉《世界宗教研究》4期,2002
陳進國〈寺廟靈籤的流傳與風水信仰的擴散--以閩臺為中心的探討〉,《道教月刊》34期,2008

編目者:劉維瑛
編目日期:2015/07/30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