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5.044.0066
尺寸:39 x 53.8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西元):2003~2003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藝術圖像,生活與民俗
創作者/製造者:謝招治
製造地:臺北市
關鍵詞:電影、戲院、看板、陳子福
文物描述:1.謝招治《電影海報第一人》,直幅、水彩畫,繪於2003年,畫作上左下角有「謝招治 2003」之落款字樣,繪者自撰圖說為:
「臺灣光復當初電影事業還沒有很發達的時候,都是進口日片和大陸片,大陸淪陷後就禁止進口大陸片,換進口港片,因此四、五十年代全是港片的天下,直後來才有外國片進來。電影院櫥窗裡展示的是影片裡的劇照,入場時還有劇情的說明書可以拿。當時在電影院裡工作的堂哥很愛畫畫,常常利用上班的空檔,拿起筆就畫起電影裡的人物來,結果他的主管發現他的才華,就叫他畫電影海報。後來畫出了名,連香港的大電影公司都來臺請他畫海報,賺了不少錢。此圖是我在寒冷的冬天到他家裡,看他坐在爐子旁的小椅子上,認真的在畫畫。因為天氣冷,家裡又沒有暖氣設備,堂嫂就在堂哥身旁,準備一個小爐子給他禦寒。」
2.畫作描繪繪者的堂哥陳子福為電影海報畫師,正在繪製「秋海棠」電影海報的景象。手繪電影海報盛行於戰後初期的1950、1960年代,其中陳子福歷經國語片、臺語片、文藝片、武俠片等不同風潮,所完成的手繪電影海報超過5000幅,被譽為臺灣手繪電影海報的第一人。畫中的電影看板,應指1965年8月香港邵氏電影公司所出品的「紅伶淚」(原名新秋海棠),由李麗華、凌波、關山主演,羅臻導演。
3.本件曾於2011年博仁綜合醫院「光陰的故事之二」、2012年臺北市社教館「光陰的故事之二」等處展覽過,被家屬整理畫作,歸類為「生活習俗」系列。
4.畫稿第10冊「招治畫稿93年」有本畫之手稿,2003年10月7日起稿。
參考資料:陳子福,影人目錄,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http://www.ctfa.org.tw/filmmaker/content.php?id=638(瀏覽日期:2015/07/08)。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