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號:2015.044.0002
尺寸:53.8 x 39.3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準確日期:1998/09/02~1998/09/02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藝術圖像,生活與民俗
創作者/製造者:謝招治
製造地:臺北市
關鍵詞:閹雞、養雞
文物描述:1.謝招治《閹雞》,橫幅、水彩畫,繪於1998年9月2日,畫作上右下角有「謝招治 1998.」之落款字樣,以及藍色原子筆書寫「1998.9.2」等字,繪者自撰圖說為:
「小時候家裡都有養雞,但是那時候根本沒有像現在這麼方便,有調配好的雞飼料可以買,都是利用吃剩的飯菜來餵雞。
等雞養到成中雞還未發情前,就會請閹雞的人來把公雞閹割,閹過的雞長的快又大,肉質又細又好吃。閹雞的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他沿街吹着小笛子來招攬生意。現在有人稱閹雞為「太監雞」,現在市面上已經很難買得到了,真是可惜。」
2.畫作描繪農業社會時代,一般家庭當小公雞養1、2斤重(約2個月左右)時,會請閹雞師傅到家裡將小公雞的睪丸去勢的景象,那時閹雞是一個專門技術的行業,一般以家傳為多。畫作中圍觀的小女孩即是繪者本人,比例上與其他人相較明顯的小,閹雞師傅如同巨人一般,二者對應,小女孩真的是「小」孩。
3.本件曾於2010年博仁綜合醫院「光陰的故事」、臺北市社教館「光陰的故事」等處展覽過,被家屬整理畫作,歸類為「生活習俗」系列,刊印於《招治阿嬤的故事畫與話:光陰的故事》第56頁。
參考資料:謝招治,2011。招治阿嬤的故事畫與話:光陰的故事。臺北市: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5/12/10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