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5.044.0023
尺寸:54.7 x 39.2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準確日期:1999/03/18~1999/03/18
類別一:器物類,產業,染色紡織編織
創作者/製造者:謝招治
製造地:臺北市
關鍵詞:服裝店、布料店
文物描述:1.謝招治《做衣裳裁縫》,橫幅、水彩畫,繪於1999年3月18日,畫作上左下角有「謝招治 1999」之落款字樣及藍色原子筆書寫之「1999.3.18」等字,繪者自撰圖說為:
「以前做新衣都要自己裁剪、自己做,新娘子出嫁前都要學會作衣服,嫁過去後,婆婆會拿布料叫媳婦幫她做衣服,來試試新娘子的手藝。家裡沒有人會做衣服時,才不得不請親戚朋友幫你做,或請裁縫師父幫你做。以前普通人家都很省,大人做一件新衣要穿好幾年,只有家裡有喜事、過年或出去作客時才拿出來穿,常常一件新衣穿了幾年都還沒下過水呢。有一次夏天我穿一件新衣出門,因為流了汗回到家馬上脫下來洗,被後母看見罵了一頓,說我不會愛惜衣服,新衣服只穿一次就拿來洗。平時穿新衣的機會很少,小孩子過年才有新衣可穿.不像現在加工業發達,生活比較好,人人都買得起新衣穿,連狗都有衣服可穿,時代真的是不同了。」
2.畫作描繪戰後初期服裝店的裁縫師父正在裁剪布料、做新衣。在1970年代成衣工業尚未發達之前,比較正式的服裝一般人多半會找服裝店訂製,例如西裝、旗袍、洋裝等。
3.本件曾於2013年博仁綜合醫院「光陰的故事之四」、臺北市社教館「光陰的故事之三」等處展覽過,被家屬整理畫作,歸類為「生活習俗」系列。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