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5.044.0140
尺寸:65.7 x 190.7 x 3.1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西元):2010~2010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藝術圖像,生活與民俗
創作者/製造者:謝招治
製造地:臺北市
關鍵詞:燃料、煤球
文物描述:1.謝招治《燒煤球的年代》,又名燒煤的時代,直幅、水墨畫,繪於2010年,畫作上左側落款蓋印題字為「民國四十年左右燒煤球的年代 招治」、「燒煤球的年代 九十九年春招治」。
2.繪者自撰圖說為:
「臺灣光復後缺乏燃料,商人想出一個解決方法,就是利用煤屑,拌泥土來做煤球,以用途的不同,做不同形狀的煤球,有圓筒型的,燃燒時間可長達24小時,符合家庭使用,把爐口關小一點,就可慢火細燉東西,下一餐開大火又可以煮飯了,非常方便,到晚餐煮完後,再放一個新的煤球在已經使用過的煤球上,明天早上起來,又有新煤球可使用了,實在是經濟又實惠的燃料,還有一種作成橢圓形球狀的小煤球,是飲食店要大火燒菜時用的,燃燒時間比較短,可是火力比較強,可隨時添加新的煤球來使用。」
3.本件曾於2011年博仁綜合醫院「光陰的故事之二」、臺北市社教館「一隻彩筆畫當年」、2013年博仁綜合醫院「光陰的故事之四」等處展覽過,被家屬整理畫作,歸類為「光復後的臺灣」系列。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