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木雕文判官像
登錄號:2017.001.0380的圖片(20170010380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9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7.001.0380的圖片(20170010380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380的圖片(20170010380_I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380的圖片(20170010380_I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380的圖片(20170010380_I00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380的圖片(20170010380_I005.JPG)(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380的圖片(20170010380_I006.JPG)(僅限公開瀏覽),第6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380的圖片(20170010380_I007.JPG)(僅限公開瀏覽),第7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380的圖片(20170010380_I008.JPG)(僅限公開瀏覽),第8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380的圖片(20170010380_I009.JPG)(僅限公開瀏覽),第9張,共9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01.0380

尺寸:8.6 x 8.4 x 20.3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文判、老爺、從祀、同祀
文物描述:1.本件木雕文判官像,作立姿姿態,表面施作塗裝粧佛技法,局部漆面剝落。雙目半睁。頭戴無翅幞頭,身著盤領衣,胸前束看帶,腰繫腰帶,腳穿皂靴。立像挺身以雙足分立的姿態站於臺座上,雙手藏於袖內,左手右伸,雙手環抱於腰際,右手大拇指露出,此種體態稱為抱袖體或通壽體,書冊夾於右手手臂。臺座作圓臺。
2.文、武判官原為城隍爺身旁輔佐其辦案的師爺,輔佐城隍爺審理幽冥兩界與百姓善惡功過。武判官多作身著武官的及膝長袍,左手執鞭右手執扇子造形,與文判官共同協助城隍爺,職司記錄功過與審判罰則。文、武判官也常見作為仁聖大帝、五福大帝、大眾老爺、福德正神的從祀。(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參考資料:李豐楙計畫主持,2000,《文英館館藏臺灣宗教文物分類圖錄》。臺中市:臺中市政府。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7/03/10
已瀏覽清單
藏品(兒童附桌座椅)的圖片
藏品(西班牙拜爾巴奧城橋頭市集)的圖片
藏品(毛馬齒莧)的圖片
藏品(曾欽錫〈履歷書〉)的圖片
藏品(3名男子合照)的圖片
藏品(坐姿裸女-32.1(55))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從明治橋遠望臺灣神社)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