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木雕武判官像
登錄號:2017.001.0393的圖片(20170010393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9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7.001.0393的圖片(20170010393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393的圖片(20170010393_I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393的圖片(20170010393_I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393的圖片(20170010393_I00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393的圖片(20170010393_I005.JPG)(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393的圖片(20170010393_I006.JPG)(僅限公開瀏覽),第6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393的圖片(20170010393_I007.JPG)(僅限公開瀏覽),第7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393的圖片(20170010393_I008.JPG)(僅限公開瀏覽),第8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393的圖片(20170010393_I009.JPG)(僅限公開瀏覽),第9張,共9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01.0393

尺寸:9.8 x 10.1 x 22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武判、老爺、從祀、同祀
文物描述:1.本件木雕武判官像,作立姿姿態,表面粧佛已褪去。頭部微側,雙眼瞠目,皺眉,顴骨與頦肌凸出,法令紋深邃,表現出壯年男性嗔怒的相貌。頭頂戴方巾,身著窄袖長袍,肩披布巾,腰部圍著護腹,護腹以腰帶固定,腳穿皂靴,下半身表現出袍服一層層的衣折紋路。立像挺身以雙足丁字步的姿態站於臺座上,左腳在後、右腳在前,右手插腰,左手握拳高舉,持物已失。臺座平面近似方形。
2.文、武判官原為城隍爺身旁輔佐其辦案的師爺,輔佐城隍爺審理幽冥兩界與百姓善惡功過。武判官多作身著武官的及膝長袍,左手執鞭右手執扇子造形,與文判官共同協助城隍爺,職司記錄功過與審判罰則。文、武判官也常見作為仁聖大帝、五福大帝、大眾老爺、福德正神的從祀。(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參考資料:李豐楙計畫主持,2000,《文英館館藏臺灣宗教文物分類圖錄》。臺中市:臺中市政府。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7/03/10
已瀏覽清單
藏品(光緒十四年臺灣布政使司掣給田主林錦榮丈單)的圖片
藏品(蘭州拔河競賽照片)的圖片
藏品(遮陽板詳圖)的圖片
藏品(白筆螺)的圖片
藏品(墻剖面詳圖)的圖片
藏品(南投燒素色大圓盤)的圖片
藏品(同治十年林瓦厘等人立杜賣盡根茅厝及地基契字)的圖片
藏品(鄧南光135底片(1546))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