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01.0433
尺寸:9.7 x 8.6 x 15.7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玄武、真武
文物描述:1.本件木雕玄天上帝像,作坐姿姿態,端坐於岩座上,表面施作塗裝、安金不見紅錦雕粧佛技法,局部粧佛剝落。臉型輪廓橢圓,顏面表現中年男子相貌,丹鳳眼,長耳,鼻翼兩側、下顎有植鬚孔,鬍鬚部分脫落。頭戴兜鍪,披髮,身著盤領衣,肩頸披著披膊與護肩,腰束腰帶,護腹以腰帶固定,腰帶表現獸頭,正面的腰帶下有前擋與左右擋鎧甲,鎧甲錦雕表現甲冑紋衣袖下襬向後方揚起,雙腿著長褲,跣足。左手向內平舉虛握,作捻鬚狀,右手曲肘握劍置於右腿上,劍刃佚失僅殘留護手。雙足垂下,左腳向左前方外推,右腳內縮,作「文武腳」姿態。身右岩柱頂端一只印盒方函,岩座下方岩洞內有龜。
2.玄天上帝簡稱玄帝,為道教之北方大神、蕩魔天尊,其信仰起源於漢代之前的星宿信仰,玄帝為北方玄武七宿所化,正一道教視為萬法之祖,民間信仰以為屠宰業之祖師神,其造形多作披髮仗劍、跣足而腳踏龜蛇,或作頭戴冕冠身穿蟒袍的帝王模樣。臺灣道教在舉行儀式時,多奉玄帝之像,與天師相對,並稱為師、聖。(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參考資料:謝宗榮,2014,《臺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