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木雕灶君像
登錄號:2017.001.0561的圖片(20170010561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9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7.001.0561的圖片(20170010561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561的圖片(20170010561_I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561的圖片(20170010561_I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561的圖片(20170010561_I00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561的圖片(20170010561_I005.JPG)(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561的圖片(20170010561_I006.JPG)(僅限公開瀏覽),第6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561的圖片(20170010561_I007.JPG)(僅限公開瀏覽),第7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561的圖片(20170010561_I008.JPG)(僅限公開瀏覽),第8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561的圖片(20170010561_I009.JPG)(僅限公開瀏覽),第9張,共9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01.0561

尺寸:13.3 x 11.8 x 21.8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司命、灶君
文物描述:1.本件木雕灶君像採坐姿,灶君端坐於圈背椅上,表面粧佛已除去,顏面及袍服殘留有花青色料,圈背椅兩側扶手缺損,右後側一道縱裂紋自頸部延伸至座椅,臺座有蛀蝕孔,圓形臺座後端缺損。灶君作年輕男子相貌,面相圓潤,頭戴忠靖冠,身穿圓領寬袖袍服,腹部下方束腰帶。左手向內平舉,右手小臂上舉,兩手掌交疊作持物狀,手中朝板已失。雙腳踏於踏几上,左腿稍向內收。
2.灶為古代五祀之一,灶君又稱灶王爺、灶神等,其較為正式之稱呼為「司命灶君」或「司命真君」,道教尊稱「太乙定福司命真君」。俗以灶君為玉皇上帝之第三子,因貪看女神而被派駐於家戶之廚房,以司記錄功過,為家宅之主。每年陰曆十二月廿四日清黗前返回天庭述職,民家以甜食、油肉祭祀送灶,以祈上天言好事,再於翌年正月初四日接返,鸞堂信仰以司命灶君為五恩主之一。(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參考資料:仇德哉,1974,《臺灣廟神傳》。臺北:作者自刊。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7/03/10
已瀏覽清單
藏品(硬孔菌屬)的圖片
藏品(上衣)的圖片
藏品(臺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常會出席資料)的圖片
藏品(道光九年露等田產契字)的圖片
藏品(骨鑿器)的圖片
藏品(國際電影教育15)的圖片
藏品(台北歌壇130輯)的圖片
藏品(翼核木)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