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01.0778
尺寸:20.5 x 17 x 39.5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中國
關鍵詞:註生娘娘、註胎娘娘
文物描述:1.本件木雕註生娘娘像採坐姿姿態,表面有安金、彩繪粧佛。註生娘娘坐於一圈背椅上,木椅鏤空,椅下另有一大型的方形臺座。註生娘娘端坐,臉型呈鵝蛋臉,略顯豐腴,臉孔呈現年長者的慈藹模樣,頭梳一圓髻,後面有一尖尾髻。身著圓領寬袖袍服,外罩對襟罩衫,下著長裙,袍服上有安金,部分已脫落。雙手交握置於右腰旁,呈抱袖狀,手掌藏於衣袖內。雙足自然下垂,腳著弓鞋,足下踩有一小型方形踏几。
2.註生娘娘又稱註生娘媽、註胎娘娘,為職司送子、護產、生育的女性守護神,中國各地有不同的祭祀對象,並無單指某一神祇。臺灣所稱的註生娘娘部分說法與臨水夫人陳靖姑有較深的淵源,陳靖姑為唐末福州一帶的法師,因降伏蛇妖而被遵奉為神,相傳陳靖姑因登壇施法而死於產難,或是說使唐朝皇后順產而被賦予產婦、嬰孩守護職責,更進而成為送子的女神。註生娘娘的造像表現坐姿中年婦女形象,常一手持毛筆、一手書簿,寓意謄錄世人是否能生男育女。(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參考資料:謝宗榮,2003,《神像與信仰 : 館藏臺灣信仰陶瓷》。臺北: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