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01.0797
尺寸:7.8 x 6.9 x 19.8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仙童、從祀、同祀
文物描述:1.本組泥塑童子像兩位成組配對,為主祀神的左右從祀。皆採立姿持物的姿態,以泥塑方式製作,站在木製臺座上,表面施作塗裝與安金不見紅漆線盤飾粧佛技法,粧佛保存完整。兩位童子在髮髻、頭部姿態、持物、下半身穿著表現相異,上半身的袍服與身軀姿態表現相似。一位手持紅色圓珠,一位手持黑色半珠,是為日月童子。
2.道家謂神仙居處有童男童女充伺應,稱之為金童玉女。童子在民間神祇供奉中多作為從祀之神,如觀世音菩薩之左脅祀善財童子,文昌帝君之天聾、地啞童子,福德正神之招財、進寶童子等,王爺之印童、劍童等,多未有專屬姓名。(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參考資料:仇德哉,1974,《臺灣廟神傳》。臺北:作者自刊。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