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木雕雷公像
登錄號:2017.001.0965的圖片(20170010965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9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7.001.0965的圖片(20170010965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965的圖片(20170010965_I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965的圖片(20170010965_I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965的圖片(20170010965_I00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965的圖片(20170010965_I005.JPG)(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965的圖片(20170010965_I006.JPG)(僅限公開瀏覽),第6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965的圖片(20170010965_I007.JPG)(僅限公開瀏覽),第7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965的圖片(20170010965_I008.JPG)(僅限公開瀏覽),第8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0965的圖片(20170010965_I009.JPG)(僅限公開瀏覽),第9張,共9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01.0965

尺寸:35.2 x 18.2 x 74.8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雷公、雷神
文物描述:1.本件木雕雷公像,作立姿姿態,表面施作塗裝粧佛技法,局部漆面剝落,背面開有長方形入神洞,封榫佚失,內部物件已取出。雷公呈現精怪造形,耳旁鬢髮朝天,眉骨凸出,凸眼圓睜,鳥嘴。頭戴小冠,肩披布巾,下半身著長褲,褲外圍甲裙,腰束腹護,腹護以腰帶固定。背後有鳥翅,翅膀錦雕羽毛,翅膀釘在神像本體。手部為人手,左手握鑿子橫伸於胸前,右手握槌高舉。足部作鳥爪,雙足並立站於臺座上,左腳踩太陽,右腳踩雲。
2.雷公為神話中職司打雷的神祇,其信仰起源於古代自然崇拜,最早的形狀為動物,在《山海經》中即有「雷獸」的說法,到了明清時期,雷神的形象才逐漸統一,成為今日所見的鳥嘴雷公形象。《集說詮真》載,雷神狀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兩翅,額具三目,臉如赤猴,下額長而銳,足如鷹爪,左手執楔,右手持槌,作欲擊狀,名為「雷公江天君」,而在《封神演義》中則成為「雷震子」,並配以電母。(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參考資料:謝宗榮,2014,《臺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臺北:博揚文化公司。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7/03/13
已瀏覽清單
藏品(石錛)的圖片
藏品(道光十五年桐壢等人立鬮書)的圖片
藏品(矛鏃)的圖片
藏品(地盤及位置及現況圖及面積計算表)的圖片
藏品(絲皮菌屬)的圖片
藏品(砥石)的圖片
藏品(黑腹虎頭蜂)的圖片
藏品(臺灣總督府發賣所株式會社臺灣銀行第九回復興貯蓄債券購買宣傳海報)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