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01.0919
尺寸:7.3 x 6.6 x 13.5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土地公、福德正神
文物描述:1.本件福德正神像為磚燒,表面上釉顯得光滑,神像造型古樸。福德正神頭戴方巾,上有三角形紋飾。福德正神臉頰飽滿,雙目垂視,笑容可掬,神態和藹可親,並蓄白色鬍鬚。福德正神身穿壽字長袍,雙肩、雙膝與背後處有團壽紋樣,腹部則為太極紋,長袍劍帶飾有壽字。福德正神右手持拐杖,左手持元寶,端坐於臺座上,福德正神神袍的衣褶雕刻簡潔樸素。神像臺座處雕有壽字裝飾。底部中空是為避免燒製過程爆裂。
2.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又有后土、伯公、福德爺等稱呼,源自於土地的信仰,因福德正神掌管農作豐收與六畜興旺,因此獲得普遍的崇祀,也因掌管生業而逐漸被視為是財神,因此福德正神往往手持如意與元寶,代表福氣富貴的象徵。民間普遍以農曆8月15日為福德正神聖誕,平常則以每月的二日與十六日祭祀福德正神,祈求五穀豐登,百業興隆。(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參考資料:王健旺,1998,《台灣土地神信仰及其造像藝術》。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