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木雕魁星像
登錄號:2017.001.1017的圖片(20170011017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9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7.001.1017的圖片(20170011017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1017的圖片(20170011017_I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1017的圖片(20170011017_I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1017的圖片(20170011017_I00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1017的圖片(20170011017_I005.JPG)(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1017的圖片(20170011017_I006.JPG)(僅限公開瀏覽),第6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1017的圖片(20170011017_I007.JPG)(僅限公開瀏覽),第7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1017的圖片(20170011017_I008.JPG)(僅限公開瀏覽),第8張,共9張
登錄號:2017.001.1017的圖片(20170011017_I009.JPG)(僅限公開瀏覽),第9張,共9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01.1017

尺寸:13.7 x 16.6 x 30.1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大魁夫子、魁斗星君
文物描述:1.本件木雕魁星像,作立姿姿態,粧佛已褪去。魁星呈現精怪造形,頭頂隆起,凸出單角,耳旁鬢髮朝天,眉骨凸出,雙眼圓睜,嘴部露出獠牙。頭頸轉朝左側,身軀向右前傾。外罩開襟罩衫,披飄帶,飄帶斷裂,下半身著長褲,圍短裙,腰繫布帶,護腰以腰帶固定,雙手佩戴手釧,跣足。左手曲臂握銀錠,右手握拳持物高舉,物件遺失,右腳站立於鰲魚頭上,喻為獨占鰲頭,左腳向後踢。鰲魚下方雕刻海浪,魁星側身雕刻雲柱,雲柱頂端置一只方斗。
2.魁星又稱大魁夫子、魁斗星君,為五文昌神之一,為北斗七星的崇拜,後衍伸為主宰文運之神,魁星的精怪像帽早見於南宋蘇漢臣的〈嬰戲圖〉,明代陸容《菽園雜記》:「天門之下,有鬼踢斗。癸為之魁,筆錠入手」顯見腳後踢的特徵至少在明代已是魁星的制式動作。(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參考資料:鄭麗君,2006,《魁星信仰及其造形藝術》。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7/03/14
已瀏覽清單
藏品(波斑毒蛾)的圖片
藏品(臺灣狗脊蕨)的圖片
藏品(38度線)的圖片
藏品(樂蒂明星祝賀卡片)的圖片
藏品(馬尾松)的圖片
藏品(張飛)的圖片
藏品(中國繁縷)的圖片
藏品(民國五十年元月六日政工幹部學校政治作戰研究班第一至六期全體同學敬立黃埔軍校鐵牌)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