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號:2017.001.1025
尺寸:10.3 x 9.7 x 17.8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鍾離權、八仙
文物描述:1.本件木雕漢鍾離像,作坐姿姿態,表面施作塗裝、安金不見紅粉線盤飾粧佛技法,局部粧佛剝落。神像作年老男性相貌,臉型輪廓橢圓,顏面表現抬頭紋,雙目半睜,鼻翼兩側、下顎有植鬚孔,鬍鬚脫落遺失。頭頂梳雙髻,身著右衽長袍,肚腹圓凸,腳穿履,坐於圈背椅上。挺身端坐,雙足垂下,左腳向斜前方外推、右腳向內,作「文武腳」姿態,雙手放掌分置於腿上。圈背椅的椅背披坐布,扶手損毀,椅前有踏几。臺座作方形束腰造形。
2.漢鍾離相傳為八仙中最早得道者,為點化呂洞賓的仙人。根據《歷代神仙通鑑》、《列仙全傳》等,漢鍾離姓鍾,名離權,字寂道,號和谷子、王陽子、雲房先生,京兆咸陽(今屬陝西)人。相傳為上古黃神氏所託生,一降生時即如三歲小兒般大,並具有神人異相:頂圓額廣,耳厚眉長,目深鼻聳,口方頰大,唇臉如丹,乳遠臂長。《全唐詩》小傳說:「咸陽人。遇老人授山訣,又遇華陽真人、上仙王玄甫,傳道入崆峒山,字號雲房先生,後仙去。」全真道教創立之後,奉鍾離權為「北五祖」之第二祖。(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參考資料:謝宗榮,2014,《臺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7/03/14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