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01.1335
尺寸:12.6 x 11.3 x 21.7cm
歷史分期:1945-(二戰後)
類別一:器物類,宗教禮俗,神像及象徵物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祖師公、烏面祖師
文物描述:1.本件木雕清水祖師像,作結跏趺坐姿態,坐在臺座上,表面僅局部尚存安金粧佛。造像頭戴毘盧冠,顏面表現老僧面容,身著右衽寬袖僧袍,左肩綴有袈裟環釦。雙足盤腿,雙手相疊成禪定印置於腹前。臺座前有踏几。
2.清水祖師又稱為祖師公、烏面祖師,為西元1037-1101年的宋代僧侶,俗名陳應,文獻亦有陳昭、陳昭應的記載,法號普足,因在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清水巖修行而得名,為臺灣、東南亞一帶安溪移民的原鄉神。清水祖師屬於神異僧信仰的範疇,造像表現頭戴五佛冠或毘盧冠,身著寬袖僧袍、左肩披袈裟的老年僧侶樣貌,相傳清水祖師於清水巖修行曾遭山鬼煙燻、割鼻,因而造像表現黑臉、鼻與臉分開雕塑,也有雕塑成無雙足狀,表現出曾以雙足當柴火之典故。(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參考資料:彭美琴,2007,《清水祖師傳說故事與信仰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7/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