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昭和15年4月1日婦人之友社發行《婦人之友》第34卷第4號
登錄號:2017.017.0135的圖片(20170170135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6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7.017.0135的圖片(20170170135_I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6張
登錄號:2017.017.0135的圖片(20170170135_I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6張
登錄號:2017.017.0135的圖片(20170170135_I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6張
登錄號:2017.017.0135的圖片(20170170135_I00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6張
登錄號:2017.017.0135的圖片(20170170135_I005.JPG)(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6張
登錄號:2017.017.0135的圖片(20170170135_I006.JPG)(僅限公開瀏覽),第6張,共6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17.0135

尺寸:14.9 x 21.1 x 1.3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其他
創作者/製造者:婦人之友社
製造地:日本東京
關鍵詞:婦人之友、戰爭、社會生活、廣告
文物描述:1.本文件為昭和15年(1940)4月1日婦人之友社發行之《婦人之友》第34卷第4號,目錄中有幾個章節,分別是:婦人と職業の問題、子供の世界、經濟でぢいしぃ節米献立,內容提及米的問題、孩子的教育問題以及當時的經濟狀況,並穿插著各類食譜以及婦女用化妝品、理研グィタミン、洗面乳、粉末洗劑…等各式廣告。當時的價格為一冊50錢,如需購買須至婦人之友社的特約商店,或以劃撥方式訂購,半年分6冊需金3圓,一年分12冊需金5圓80錢。封底為資生堂的化妝品廣告,訴求透過日本進步的科學生產,化妝品可以達到強化皮膚潤澤的功效。
2.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在臺灣的部分,為配合日本國內「精神總動員」展開皇民化運動,內容包含了繼續加強日語運動,並廢除報紙或刊物之「漢文欄」,因此當時使用日語是臺灣人徹底貫徹皇民化的條件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加上1941年珍珠港事件的爆發,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被引燃,廣告、報紙、雜誌內的文章大多是戰爭或政令宣傳的工具,推崇軍人文化或帝國主義,藉由強勢的殖民文化使得臺灣社會可以認同日本的聖戰思想。所以由文物中可看出,其都以日語書寫,且內容除各式家庭用品廣告、時裝、保養品、食品…等廣告外,也不乏以愛國情操和推廣戰爭重要性的文章,不但反映當時代的社會生活,也表現了戰爭時代的置入性行銷。
參考資料:1.王薇涵,〈日治時期女性的裝扮與美感〉(臺北: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資產研究所,2013)。
2.俞佩君,〈日治「皇民化運動」時期(1937-1945)臺灣報紙廣告之戰爭風格設計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系碩士班,2008)。
3.古蕙華,〈日治後期臺灣皇民化運動中的圖像宣傳與戰時動員(1937-1945)─以漫畫和海報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學碩士班,2011)。
4.王俞蕙,〈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日本人的物質生活(1895-1937)〉(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2010)
編目者:蔡誌德
編目日期:2019/08/27
已瀏覽清單
藏品(參層平面圖)的圖片
藏品(牆剖面圖)的圖片
藏品(参樓配管平面圖)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A戶位置圖.現況圖.基地面積計算.配置圖及陰影檢討.法規檢討.樓地板面積計算.地籍套繪圖)的圖片
藏品(基礎表,立柱表,地樑表)的圖片
藏品(紅紋沫蟬)的圖片
藏品(石網墜殘件)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