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蓄音器商會發行臺語專輯《嘆烟花》10吋蟲膠唱片
登錄號:2017.017.0246的圖片(20170170246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17.017.0246的圖片(20170170246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17.017.0246的圖片(20170170246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17.0246

尺寸:24 x 25.1 x 0.2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器物類,娛樂,其他
創作者/製造者:日本蓄音器商會
製造地:日本
關鍵詞:蟲膠唱片、78轉、日本蓄音器商會、日治時期、流行歌
文物描述:本文件為10吋蟲膠唱片《嘆烟花》(小曲),由日本蓄音器商會發行之雙面蟲膠,雙面各收錄曲目為嘆烟花上、下,由阿椪、小紅緞演唱,由東薈芳音樂團伴奏。上頭印有日本蓄音器商會之飛鷹商標。1907年日美兩方合資成立「日本蓄音器製造株式會社」為日本第一家自製留聲機和唱片的公司。1910年改名為「日本蓄音器商會」,並在同年11月派駐臺機關「日蓄臺北出張所」,開始拓展其在臺業務。然而臺灣黑膠唱片的普及則要到1925年以後,當時為了降低唱片的售價,而採用成本較低的上漆紙板,也一般民眾也負擔得起,此後唱片就逐漸流行起來。隨日蓄在臺灣的「出張所」成立後,日本國內各家唱片公司也紛紛前來臺灣成立「分店」,如鶴標、新高、文聲、羊標、金鳥、東洋、駱駝、飛鷹…等,所發行的唱片以歌仔戲、歌仔曲、山歌、採茶歌為主,展開了臺灣音樂唱片錄製的工作。
參考資料:1.王櫻芬,〈聽見臺灣:試論古倫美亞唱片在臺灣音樂史上的意義〉,《民俗曲藝》160期(2008.06,臺北)。
2.施慶安,〈日治時期唱片業與臺語流行歌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史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11)。
編目者:蔡誌德
編目日期:2019/08/27
已瀏覽清單
藏品(行書)的圖片
藏品(日本牛膝)的圖片
藏品(護手)的圖片
藏品(紅柄鳳尾蕨)的圖片
藏品(奇波灰蝶)的圖片
藏品(紛飛)的圖片
藏品(台灣野兔骨)的圖片
藏品(陶片)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