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17.0333
尺寸:8.9 x 12.1 x 1.9cm
外文名稱:《淺田飴主辦全國新聞社參訪一印記》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圖像書籍,其他
創作者/製造者:浅田飴株式会社主辦全國報社
關鍵詞:日治時期、報社、新聞、新聞社、紀念章
文物描述:此文件為《淺田飴主辦全國新聞社スタンプ展集印帖》,時間約於日治末期戰前,日本老牌製糖公司浅田飴株式会社主辦全國報社戳印展,此帖蒐藏了展覽時各地報社之戳印,報社包括:樺太時事新聞、小樽新聞、旭洲新聞、東京日日新聞、讀賣新聞、東京時事新聞、山梨日日新聞、福井新聞、琉球新報、河北新報、福島民報、岩手新聞、上毛新聞、東京朝日新聞、千葉每日新聞、報知新聞、國民新聞、靜岡新報、信濃每日新聞、東京日出新聞、大阪新聞、大阪日日新報、奈良新聞、中國日日新聞、山陽新報、四國民報、香川新聞、鹿兒島新聞、宮崎新聞、臺灣日日新聞、臺灣新聞…。1910 年代中期日本出現「大正民主」風潮,而首位文人臺灣總督田健治郎也正式到任,本島較「開明」的政治氣氛也漸漸飄到臺灣。此時期本土發行的報刊也較少直接遭到禁止移入臺灣。本島移入的報紙主要是以海運移入臺灣,且須三天的時間差,而像是大阪朝日新聞或大阪每日新聞等全國性大報,對在臺日人仍有相當吸引。從1930年臺灣島內發行日刊的每日平均7萬份之配布數,到1937年配布數已成長超過兩倍有16萬份之多,加上島外移入報每日被消費的日刊報紙超過20萬份。相對於該期間臺灣全島人口僅從468萬成長至 575 萬左右,確實說明報業間的競爭帶動了整體市場的快速成長。
參考資料:1.李承機,〈日治時期的報業發展〉(臺北:國立臺灣圖書館,2002)。
2.彭妙玉,〈臺灣紙業一百年〉(臺北:輔仁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7)。
編目者:蔡誌德
編目日期: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