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43.0004
尺寸:13 x 15.9 x 13cm
歷史分期: 1875-1895(清代-光緒)
類別一: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衣裳帽履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臺灣嘉義
關鍵詞:張捷文物、沈淮、纏足、裹小腳、弓鞋
文物描述:1. 本件為陳澄波岳母沈淮之婢女所穿藍色高跟弓鞋,尖頭鞋,後底接木製高跟,腳跟拼布向小腿延伸,腳背與腳踝處縫製棉繩,穿著時可往上綁縛,以利行走。鞋面主要以靛藍色棉布為底布,上作黑色滾邊,鞋幫下接墨綠色布面,後跟搭配青色拼布。整體鞋面樸質無華,無施加刺繡裝飾,鞋面僅以黑線密縫幾道環狀迴圈做加固,木製高跟亦無包覆布面,露出原木顏色。
2. 三寸金蓮原指婦女以布帛緊裹雙腳後的纖小雙足,後也指稱裹小腳所穿的弓鞋,三寸所指的便是纏足所穿鞋子的長度。纏足的歷史可遠溯自五代南唐時的舞姬,當時舞姬為使舞姿更加輕盈曼妙而以布帛纏腳。民間開始纏足、以小腳為美,則始於北宋,並持續盛行至清末。臺灣隨清代福建地區的移民,也延續原鄉的纏足習俗。直至日治時代,臺灣菁英及仕紳認為女子纏足並非文明之舉,有礙臺灣社會發展,並由中醫黃玉階發起組織「台北天然足會」,開啟臺灣解放纏足的運動。
參考資料:1.三寸金蓮,臺灣民俗文物辭典,http://dict.th.gov.tw/term/view/58(瀏覽日期:2021/08/03)。
2.王瀞苡,2000。女紅——臺灣民間刺繡,頁:51-52。臺北:商周編輯顧問。
3.李莎莉主編,2000。臺灣民間文化藝術:北投文物館的內在采風,頁:99。臺北:南天書局。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B
編目日期: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