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17.043.0008
尺寸:54.4 x 46.3 x 0.3cm
歷史分期: 1875-1895(清代-光緒), 1895-1912(日本時代-明治時期)
類別一: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衣裳帽履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臺灣
關鍵詞:張捷文物、抹胸、兜肚、抹肚
文物描述:1. 湖水綠絲緞彩繡花鳥紋肚兜,正面為湖水綠色絲緞布面,背面為米白色底布,造型近菱形,兩側為銳角,上下兩端呈圓弧狀,是臺灣常見的肚兜樣式。肚兜頂端及兩側都有縫綴結飾,可串接繩帶綁縛身體。正面有彩繡紋飾裝飾,四邊長形飾帶鏽以回紋,頸項、腹部中央及兩側繡出如意雲頭形區塊,上並以藍、黃、綠、紅等顏色繡線繡出花卉、鹿、烏龜、鳳鳥等紋樣,背面則素白無紋。
2. 清代以後,一般將人們穿著的貼身內衣稱作「肚兜」,在此之前內衣也有心衣、襴裙、抹胸等名稱。臺灣早期成人與孩童都會穿肚兜,其刺繡裝飾方法與中國有明顯的差異。在臺灣,是先將刺繡圖案繡在布片上,再將各式布片接合;而中國的製作方式是直接在肚兜中央繡出紋樣。臺灣最常見的肚兜造型是如本件近似菱形的樣式,不過在一些地域略有不同,如蘭陽地區的肚兜造型下端較寬,底部平整,左右腰腹縮成窄邊;中部地區與北部客家庄則流傳一種加縫護腹片的肚兜。
參考資料:1.肚兜,臺灣民俗文物辭典,https://dict.th.gov.tw/term/view/41(瀏覽日期:2021/08/16)。
2.李莎莉主編,2000。臺灣民間文化藝術:北投文物館的內在采風,頁:86-88。臺北:南天書局。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B
編目日期:2021/12/10